當我們想著每天怎樣提升自己的時候,也特別時常需要回顧一下生命本身的意義。有空,請站在生命之外,用冷漠的視角,看看自己究竟在做什么?自己的激情是否符合生命的本身還是在追求一場又一場的虛幻?
《永遠的一天》是希臘導演安哲羅普洛斯1998年的片子。這是我第一次看他的電影,感受很特別。開始很悶、很迷茫,繼而很困,中間睡過去約5分鐘,喝了兩杯濃茶,終于堅持到了結尾。那時已經是夜里十二點多鐘了,躺在床上卻睡不著,那些影象固執地滯留在腦海中,云霧一樣繚繞。一直放不下那團亂麻:安哲羅普洛斯,他要說的究竟是什么?
這樣的片子一定不會很賣座的,沒有引人入勝的情節,沒有驚心動魄的噱頭,沒有俊男靚女也沒有明星大腕,電影主角是個年邁的老人,在整部片子中他只穿了一件黑風衣穿梭于現實和回憶之間,而實際上整部片子也只是演了他生命中的一天。 這是那種探索性的影片,不賣座但是可以獲獎,它獲得了坎城影展金棕櫚大獎。它使你意識到原來電影可以這樣拍,可以讓你沒有悲傷,沒有快樂,沒有緊張,沒有恐懼,沒有痛快,有的只是迷惑、思索和回味。當你不由自主地隨著影片在朦朧和詩意中思索的時候,你會發現有很多問題早就在生活中若隱若現,早就應該認真想一想了,現在終于有了這樣一個導引和契機。
故事情節無波無瀾。希臘老詩人亞歷山大得了不治之癥,明天就要住院動手術了,不知道能否活著從醫院里出來,今天似乎成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在整理物品的時候,他無意中發現早已過世多年的妻子的一封舊信,在那字里行間,他好象第一次感受到一直被他忽略了的妻子的愛。
他不知道如何度過這最后的一天,開著車在街上隨意游蕩,邂逅一個從阿爾巴尼亞偷渡來的小男孩,亞歷山大從人販子手里贖回了小男孩,想把他送回他的家鄉,可是到了邊界才知道,原來那里已經成了地獄。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