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酸甜苦辣,經過的多少都是人生的記憶和組成部分。人性的弱點就是很容易對自己寬容,很難放棄對別人的抱怨,人人都在渴望別人的寬容來滋養自己的懦弱和自私。所以我們無論處于何重境地身邊總不乏追隨者。也許也該恭喜我們從不曾孤單!
人的心真的是無底洞,沒有了會渴望,得到了卻奢望更多,當時光在一次次的尋覓與等待中匆匆流走的時候也還是會抱怨命運的不公或際遇的稍縱即逝。身邊的一切在默默的等待中錯過了,失去了,沉默了,遠離了。。。我們在張望和抱怨中衰老了,糊涂了。。。什么時候可以抬頭看看天邊那一朵飄過的云彩,若你我皆是陌路,不曾交集,不曾告別,生命也就輕飄的似一朵無根的云彩,那你還抱怨什么?渴望什么?又哪里來的那么多的奢望?
生命開始的那時候,每個人都注定有一些經歷在前面等著他,但那些真正擁有了富足的經歷因此也享受了人生的人,卻絕少是在等待經歷來臨,因為上天為我們安排的經歷是相等的,而不同尋常的經歷是等不來的。如果我們不滿足于平常人的經歷,我們就得自己去尋找經歷,去歷險、去創造,去走向成功與失敗的顛峰。
我們已經習慣于按“付出多少,得到多少”的方式來思考生活,這種簡單的“得失法則”使我們的心靈如此干枯,生活如此乏味。經歷之所以是重要的,在于經歷過程本身,而不在于從這經歷中得到什么。所以真正熱愛生命的人關心過程,而不是結果。與自然相比如此弱小的人是無法駕馭事態,更無法決定結果的,而過程卻是我們親身感受的,是可以給我們許許多多啟迪的。所以,對于一個注重經歷的人來講,美食與糟糠是等值的,熱戀與失戀是等量的,享受與艱辛壓起相等的砝碼,歡樂與痛苦會留下同樣的啟示。甚至于,在生命的某些時候,糟糠、失戀、艱辛、痛苦給予我們的會更多一些。有人說,小孩子是通過得病長大的,那么成年人不也正是通過痛苦而成熟的嗎?品味痛苦給以我們的啟示,遠遠多于沉湎于歡樂的時光。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