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之猗猗,揚揚其香。不采而佩,于蘭何傷。
今天之旋,其曷為然。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貿貿,薺麥之茂。子如不傷,我不爾覯。
薺麥之茂,薺麥之有。君子之傷,君子之守。
——韓愈
蘭,君子也,為人們所鐘愛。與蘭同室,愛之所養;與蘭同樂,養之所賞;與蘭同性,賞之所悟;與蘭同伴,悟之所誦。
人為萬物之靈,蘭為百花之英。蘭花之美,美在姿態和神韻,美在性情與品格。它沒有樹的挺拔,也沒有藤的茁壯。但,它不用成林而獨秀,無須攀援而叢生。它是高山、流水的伯牙、鐘子期,矗立于山澗幽谷之中聆聽著高山的蕭瑟琴聲,和著流水的潺潺吟唱,迎風搖曳,悄然自芳。陡崖薄土,鍛就了它那清心寡欲的本性。山谷輕風,遠播著它的淡然清香。“幽谷溢香,霧彌漫、掩芳誰識?”,“一簾幽夢隨風去,何時出現惜花人?”人品如蘭,修為如蘭,能識蘭、賞蘭、惜蘭者才是人中君子。
小小一株蘭,無板無眼,無論置于何處,其獨特悠遠的韻味,儼然似滔滔東水,想忘也忘不了的;其獨有的“著意聞時不肯香,香在無心處”的幽香,是想擋也擋不住的。蘭,沒有牡丹那樣爭強好勝,也沒有玫瑰那樣的艷麗多姿,亦沒有水仙的清高孤潔。明朝張羽曾這樣寫道:“泣露光偏亂,含風影自斜。俗人那解此,看葉勝看花。”對于蘭的美就再也無需多言了。那些星星點點的鵝黃花蕊,恰若散金碎銀般地點綴在青莖之間,時時地散發出淡淡的暗香。給人一種神清氣爽,心曠神怡的感覺。雖生于幽谷雜草之中,卻卓而不群,自香其香,自色其色,自生其生。夫子《猗蘭操》:“芝蘭生幽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君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唱出了蘭的淡然與高潔。后世之人,不管你如何落魄,只要能品出蘭質,就能領悟圣人之遺教,舒心中之怨氣,復胸內之自信。
所屬專題: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