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慣了日升月落,春秋代序;習慣了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冷暖世象。世間萬物的改變,卻很難看淡人間的悲歡離合,情仇恩怨,更難將傷心難過看得風清云淡。過了很多年的改變以后,我們要將開心自在當成一種習慣。
我們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開心與不開心,一天都要過24個小時,何不開開心心地度過每一天呢?因為時間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公平的,不管你是什么人,一天同樣擁有24小時,做人要活的瀟灑些,要學會主宰自己的命運。所以就要看你怎樣去度過了,當然沒有哪個人在面對煩惱和憂愁時還會開心的一笑,因為世間上有人貧窮有人富貴,這都是因果關系。先賢說:“禍福無門,唯人自招;善惡之報,如影隨行。”有人生活好,有人生活不好,這是每個人的福報不同。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因此我們要學會知足常樂,常言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我們要能夠保持樂觀、開朗、平靜的心態,善于緩解一切壓力,消除一切煩惱。俗話說: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佛教也講:禪心清凈境,無心萬事寬。因為忍讓不是弱者,而是有胸懷的大肚。這樣我們就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去調整自己的心態。要知道傷心、煩惱、怨恨、憂愁不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因此我們要學會寬容。相傳古代有位老禪師,一晚在禪院里散步,突見墻角邊有一張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人違反寺規越墻出去溜達了。老禪師也不聲張,走到墻邊,移開椅子,就地而蹲。不久,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墻回來,黑暗中踩著老禪師的脊背跳進了院子。當他雙腳著地時,才發覺剛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師傅。小和尚頓時驚慌失措,張口結舌。出人預料的是,師傅并沒有厲聲責備他,只是以平靜的語調說夜深天涼,快去多穿一件衣服吧。儒家講: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意思是地勢柔順,君子當以寬厚之德,容載萬物。所以人要經常抱著寬容的心態,才能更好的感化人,教育人。于是我們要學會開開心心活到老,輕輕松松過一生。要有這樣的心態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我們應該開心地度過每一天,因為所有人都希望自己的日子能過的好一點,雖然不能從物質上滿足自己,但是要學會彌補自己心靈上的空虛。每個人都擁有自己內在的思想,有自己的愛好和興趣,只要自己有真正喜歡做的事,你就在任何情況下,都會感到充實和踏實。所以人要有理想,要有志向,一旦發現要做的事情符合自己的理想和志向,你就一定抓緊時間把它做好,盡量做得更完美,讓自己滿意,也要讓別人滿意,這才是我們實現理想的關鍵。因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切莫把精力投錯地方,那就會一事無成,終生遺憾。
所屬專題: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