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是一種選擇
蘇東坡有句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反映了蘇東坡從不同角度去觀察廬山以及從不同角度去認識事物的哲理。同樣面對金黃的晚霞映紅半邊天的情景,有的人就發出了嘆息:唉!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而有的人卻發出了樂觀贊嘆:莫道桑榆晚,晚霞尚滿天。為什么同樣的情景,會出現兩種不同的結果?主要選擇了不同的心態所致。就如同樣面對半瓶子水,積極心態的人會說:“太好了,還有半瓶”;消極心態的人:“唉!怎么只剩下半瓶了”。國外有個樂觀定律:火柴在你的口袋里燃燒起來了,你應當高興,多虧你的口袋不是火藥庫。講的是當你遇到傷害時,一定要會用大傷害來對比小傷害,那么你就會樂觀。當你的車在路上拋錨,耽誤了行程也不要急、不要惱,就高興地想這也許是為了讓你避過前面一個大車禍。羅斯福在未當上美國總統前,有次家中遭竊,得知消息的朋友特意寫信安慰他。他在回復朋友的信里說:“謝謝你的來信,不過我現在心中很平靜,因為:第一,竊賊只偷走我的財物,并沒有傷害我的生命;第二,竊賊偷走部分東西,而非全部;第三,最值得慶幸的是:做賊的是他,而不是我。”有人曾就如何做到少煩惱、多快樂的問題,請教過河北趙州柏林禪寺的明海方丈,他送出一個字:轉。什么惱人之事都一轉了之。如破財免災就是轉。改變不了別人就轉變自己,改變不了環境就轉變心境,學會轉中求樂。
快樂是一種換位
別老拿自己的標準去看人、去要求人,這樣會使你看誰都不順眼。要跳出自我,多換位思考。有位營銷員,出發一個月后,風塵仆仆回到家,敲門時,心里就想,我媳婦一定會出來給我開門,并且開門后我媳婦一定會說:“你回來了,辛苦了......”。結果開門后,媳婦不但沒問他辛苦了,反而耷拉個大長臉。這位營銷員就火了,開始責備媳婦了:“我出發這么長時間,這么辛苦,你不但不問候一下,還用這個熊樣子對待我……”。結果兩個人就吵打起來。誰的錯?當然是這位營銷員的錯,錯在哪?沒有換位思考。他只想自己在外一個月,辛苦不易,卻不想想媳婦在家一個月也不易。如果見到媳婦不高興的情景,他先主動地關愛她一下,也許就云開日出了。還有孝順的問題,有的人說,我很孝順父母,可有些事上還是不能讓老人們滿意,就覺得自己委屈不樂。其因可能出在孝而不順上。孝是你自己心意,順是順從老人的意愿,孝心不遂愿,是換位不到位。如有的老人老伴去世后,想再找一個老伴,有的孩子就不同意,并說您這么大年紀還找什么老伴,我們養你、照顧你就行了。結果是老的不高興,小的也不痛快。其實只要老人高興的事,做小的能學會理解和支持,就是孝。一般講女人愛嘮叨,許多男同志都反感,并因此引發爭吵和不和。科學證明,女人嘮叨有利于身心健康。既然是好事,就由她去吧,總比她憋出病來上醫院花錢、你還要費時陪她合算多了。學會耐心傾聽,也是一種換位。從大方面講,更是一種成功處世的技巧。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