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正兒八經地上過全日制大學、又特羨慕大學校園里的學子的我,最近再次到大學校園里走了一回。在同在讀的大三大四的部分莘莘學子們,以兄弟加朋友的身份,進行推心置腹地溝通、交談與交流時,頗感他們漸漸淡化了入學時的那股沖天理想萬丈豪情,普遍陷入迷惘困惑茫茫然的不知所措之中,對未來充滿了真切的困惑、無奈與無助。固有的貪圖安逸、輕松、舒適的生活,慕求低付出高回報清凈又亮堂的工作的惰性思維和心理,導致理想與現實形成強烈的反差;加之富二代、官二代的強烈沖擊與震撼,就業難、謀職艱的殘酷現實,處于社會生活底層的真實角色和心有不甘不愿的反抗心理,使他們的精神世界,充滿了矛盾、擠軋、煎熬:“未來的路,在何方?寒窗苦讀10多年,不如有個富老爺、官老爸!”也許,這是他們面對五彩繽紛雜色紛呈的現實世界,難于定向人生前行的方向、跳躍的標桿、攀登的巔峰,而困惑彷徨、迷惘徘徊的最真實的心理寫照。細剖析,究其根子在于他們沒有從小做好人生規劃,確定一生的前進方向、奮斗目標和到達終點,更沒有隨著年歲的增長、閱歷的增多而不斷豐富和完善規劃,使之日臻完美,真正切實可行。左沖右突的一條沒有航標的船只,那能不在湍急奔騰的江海湖泊里打旋漂泊呢?!
其實,人生來世一遭,長則百歲,短只數十年,雖艱難不易,但自己如果不迎難而上,逆水行舟,于起步之時,就明確規劃起一生的行走路線圖,并在而后的實踐中,不斷修正和完善。如果不抱定于吃苦頭在前半生的決心,并撲下身子、安下心來,一步一個腳印地前行,打好堅實的一生基礎,那么,一生想有所作為并踏實充實,只能是鏡中影水中月夢里花,雖美可望能想而終不及至,只能生活在自我虛擬的世界里,如同捂著耳朵吃炒米——自糊自,永無所得;或似蹶著屁股躲藏的低能動物,頭和身子雖然藏匿于遮蔽物中,但蹶蹺著的屁股,還是高高突兀在光影視野下,原形畢露,甚是丑陋。
所屬專題: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