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有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不逾矩。轉眼間我也進古稀還過了本命之年,對人生才有所感悟。只有活得明白,才能過得從容,活得瀟灑。錢財要看輕,健康是財富,榮譽已過去,珍惜現在式,心態要平和,平淡才是真,尊老愛幼好,夫妻相伴走到老。也就是:
一、對錢不要看得太重。錢財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人如過了八十,那金錢富貴就等同浮云。如能花錢買健康,又何樂而不為?!如能花錢而悠閑自在,還真的很值。錢是身外物,夠用就可以,走后遺錢絕無留德好,生前解囊樂趣多多。
二、健康是自己的,身體健康才是真正的財富。人到耆暮之年,由于免疫力下降、抵抗力差,難免有這樣那樣的疾病發生,要及時就醫。平時定期體檢,加強鍛練,不斷增強體質。要活到八十歲時能爬山,活到九十歲時能走路,活到一百歲時能生活自理,做個健康老人笑咪咪。
三、地位是暫時的,榮譽已成過去式。退休以后就是一個平常普通的公民而已。退休不退志,要有一顆感恩之心孝敬長輩和回報社會,要有一顆平常之心對待自己,要有一顆包容之心對待他人和子女晚輩,要有一顆進取之心對待生活和未來。
四、珍惜和欣賞過去努力所得到的成果,并不斷發現它的意義,使生活不斷充實和提高,繼續有為有不為,晚年仍要“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五、對生活要追求自然,心態要平和。不要看低自己也不能傲視別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知足才能常樂。平時要與人為善,助人為樂,以平和寧靜的心態看待大千世界和人間百態,這樣才會永遠快樂、健康長駐。
六、平平淡淡才是真。人本無高低貴賤之分,過去只要對工作盡責盡力就算是已經做了貢獻,應該心安理得,問心無愧。其實人活百年最終都要回歸自然,人到老年要忘記年齡、忘記過去、忘記恩怨,生活平淡、清靜、悠然自得些,比什么都好。
七、好好活一把。每個人退休前為事業、為父母、為家庭、為子女而忙碌,活得很累。如今人生剩余時間不多了,真的該為自己好好活一把啦!只要不違法,怎么開心就怎么過,做自己想做愿做的事,不管別人怎么看怎么說,要活出一個真實的自己來。
八、為構筑和諧社會發揮余熱。著名教授、作家季羨林老先生指出:中國文化的精髓就是“和諧”,并指出和諧不僅要人與人和諧、人與自然和諧,還要人內心和諧。我們既然退休了人也老了,但還有夕陽的余輝能為構建和諧家庭、和諧社區、和諧社會再作貢獻。在我們還看得到的歲月里,讓家庭和鄰里更加和睦、互讓互助,家里家外整潔、明亮,使居家養老的環境更加優美、憩靜,在社區、在公園等活動場所積極宣講新中國六十年的發展變化和輝煌成就,宣講科學發展觀的意義和踐行的必要性,盡自己所能促使家庭和社會美德進一步得到弘揚。
歲月匆匆,人生苦短!千古帝王悠悠百萬年,也難逃千古人寰!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如果真的到了該走的那一天,那就坦然面對,只要無愧于個人良心,就心安理得地給自己畫上圓滿的句號。(文/蕭理謀)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