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地一所學(xué)校觀看教師合唱團(tuán)演出,發(fā)現(xiàn)一位先生始終金口不開,恰好身旁坐了那位先生的領(lǐng)導(dǎo),遂試探性地問道:“那位緘口先生,課教得不怎么樣吧?”被問者大為驚異:“咦?你怎么這么了解他?”我笑了,心說:隔著十萬八千里,我怎會了解他?我只是從他臉上那種“不值得”的表情中看出了他是一個不幸被“不值得定律”所言中的人。
“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這是“不值得定律”的簡要表達(dá)。想想看,當(dāng)我們滿腹怨懟地奔赴了一個賽場,當(dāng)我們站在起跑線上時還在深深懷疑這一場比賽的價值,我們怎么可能跑出最佳水平?
電視劇《后廚》中時慧寶有句經(jīng)典臺詞:“一道菜燒得好壞,原料不重要,調(diào)料不重要,火候也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燒菜人的那顆心。”當(dāng)你懷著一顆“不值得”的心去燒菜,你的菜里就被添加了苦味——你用出發(fā)時一句連自己都難以覺察的咒語,詛咒了終點的成績。
“不值得”的心思隨時可能來劫持塵世中的人。那慣于在職場上消極怠工的人,就是帶著一顆“不值得”的心打發(fā)時光的。須知,職場向來不鐘情“工資的小偷”,那一天到晚“磨洋工”的人,在怠慢工作的同時,也怠慢了本可能屬于自己的機會和成功。
在一個朋友那里看到一本書,如獲至寶,遂向他討借,被慨允。回家看那書,驚訝地發(fā)現(xiàn)里面的連頁都還不曾割開。便尋思,那仁兄定然還不曾讀過這本書。待我讀罷送還,便見他如饑似渴地讀起來。其實,書是值得一讀的,而占有后的輕慢,使讀書變成了可緊可慢甚或可有可無的事情——“不值得”,還可以變臉為“被擱置”。覺得值得的事,往往是我們樂于爭分奪秒完成的。
據(jù)說有個修鞋匠,每次修鞋都不惜使出渾身解數(shù),鞋修妥了,還要用蠟封好,還將一塊擦鞋布外加一張紙條,一同塞進(jìn)鞋里。那紙條上寫著:“任何值得一做的事,都是值得做好的事。”
“不值得熱愛”、“不值得付出”、“不值得珍視”、“不值得追索”……這些“不值得”是會蔓延的。如果說“優(yōu)秀是一種習(xí)慣”,那么,“不值得”也會成為一種習(xí)慣。當(dāng)我們覺得一個日子不值得全力去過好的時候,幾乎所有的日子我們就都過不好了,最終我們所收獲的,恐怕只能是一個“不值得人生”。
如果我問你:這輩子,究竟值不值得一活?你一定會做出肯定的回答。但是,當(dāng)漫長的“這輩子”被分解成一件件瑣碎的事情,你能否帶著“值得”的心去將它們一一做好?你愿不愿學(xué)著說:生命的長城,若值得一筑,那么,每一方磚都值得燒好。
——唱歌的時候,就竭盡全力地唱;燒菜的時候,就全心全意地?zé)桓苫畹臅r候,就不遺余力地干;看書的時候,就分秒必爭地看;修鞋的時候,就殫精竭慮地修……別讓“不值得定律”擊中了你,為每件經(jīng)手的事都打上漂亮戳記吧!讓這戳記帶上你的專屬氣息,讓每一個看到的人都說:極品的事,都是極品的人做出來的呀!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