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寡淡的,真正有幾人?
愛情一定要轟轟烈烈的,事業一定要熱火朝天的,交際一定要廣若大海的,甚至隨便喝點什么,除卻酒,除卻咖啡,最起碼也要是酸甜俱佳的功能飲料。白開水是寡淡的,只能解渴罷了,少人問津。
中國有句古話:“飲食者,人之命脈也。”淡是相對于濃、厚、重而言的,是薄味,不是無味。
清代朱彝尊在《食憲鴻秘》中說:“五味淡泊,令人神爽,氣清,少病。”醫生也常常忠告臥病在床的人飲食要清淡,明朝張寧在《方洲雜言》中說:“平生不經嘗五味豐腴之物,清淡安全,所以致壽。”《紅樓夢》第五十三回:“晴雯此癥雖重,幸虧他素昔是個使力不使心的人,再者素昔飲食清淡,饑飽無傷的。”這都是飲食中的“淡”。要吃出健康,自然清淡點好,日久天長,淡味也會別有一番風味。
人活著,有歡有樂有苦有累,酸、甜、苦、辣、咸……百味雜陳之后,最后出來的一個味道才是“淡”。淡味人生,即使所有的味道都嘗過了,你才懂得淡的精彩,你才知道一碗白米飯,一塊豆腐好像沒有味道,可這個味覺卻是生命中最深的味覺。正所謂,淡極始知人生味。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恐怕沒有人一開始就想過一種低調、無欲無求、與世無爭的淡生活。
東晉時期陶淵明親眼目睹了統治集團的腐朽無能、人民的艱難困苦后,毅然決然地辭官歸隱,去尋找自己的“世外桃源”。正因為他有不慕榮利、忘懷得失的淡泊胸懷,自得其樂,潛心詩文,才開創了中國的田園詩派;宋代蘇軾,他的一生游離于“出世”和“入世”之間,伴隨著宦海沉浮,人生幾經波折,在經歷被貶、入獄、喪子之痛后,還能從容笑對生活的遭遇,以開闊的胸懷笑納,并傲視人情世故,這也使得蘇軾品出了人生的個中滋味:淡,才是人生最深的滋味!
淡味人生,不是要一個人郁郁寡歡、不求上進、寡淡無味、執著于萎靡不振的寂寞。淡,更是一種趣味、一種情調、一種境界!仿佛廣闊田野里吹過的一陣清新的風,仿佛云散雨霽后深情呼吸的一口甜潤的空氣,是天然草葉的味道,是樹葉的馨香,讓人賞心悅目,這便是境界中你享之不盡的“淡”。
“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
做一個平凡的人,過一種平淡的生活,享受平淡之中的樂趣。人生當如此。淡則明,且回味悠長,其樂無窮。那時候,只有你知道,白開水是天底下最好的飲料。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