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意味著沖動和不成熟,作為年輕人,我們經常羨慕那些心態成熟的人,認為他們不管遇到什么問題都能夠坦然的應對,很少像我們年輕人,內心充滿了焦慮和不安。
成熟的人是怎么做到的?
一般來說,我們更習慣從外在的層面來考慮問題,比如他們的言談舉止,對事情的應對和處理等等。很多時候我們也會去學習和模仿,當時自己去做的時候又經常發現很難做到。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我們忽略了心理的因素,不知道那些成熟的人是以一種什么樣的心態來應對生活中的種種問題的。
1、成熟的人懂得換位思考。
南懷瑾在《論語別裁》里有這么一句話:
人號稱萬物之靈,是人自己在吹,也許在豬、牛、狗、馬看起來,人是萬物中最壞的了,“專吃我們豬、牛、狗、馬”。
世間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立場,站在自己的立場上看起來天經地義的事情,易地而處,可能看起來并不那么順眼。
母親就很疑惑,商場里那么多商品,這么熱鬧,怎么就不招自家孩子喜歡。
這位媽媽一度以為是孩子故意跟自己鬧別扭。
直到有一次,孩子的鞋帶開了,母親蹲下身子為孩子系鞋帶,突然發現了一種從未見過的可怕的景象:眼前晃動著的全是腿和胳膊。
于是,她抱起孩子,快步走出商店。
從此,即使是必須帶孩子去商店的時候,她也是把孩子扛在肩上。
不同的立場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東西,真正成熟的人往往都懂得換位思考,懂得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
2、成熟的人不輕易下判斷。
孔子周游列國,有一次孔子和弟子們忍饑挨餓,大家七天沒有吃到米飯,顏回在外面找到一些米,拿回去煮飯,在米飯快熟的時候,孔子偶然看到顏回掀起鍋蓋,抓了一把米飯往嘴里塞。
孔子默默地離開了,裝作沒有看見,也沒有去責問顏回。
等顏回煮好了飯,將飯食獻給孔子的時候,孔子才說:“我剛剛夢到祖先了,我想,我們應該把這鍋沒有動過的白米飯,先敬獻祭祀祖先。”
顏回立刻拒絕到:“不行的!這鍋飯我剛才已經吃了一口了,不能用作祭祀!”
孔子看著顏回說:“為什么要這樣做?”
顏回說:“因為剛才煮飯的時候,房梁上掉了些灰塵在鍋里,我覺得沾了灰的白飯扔掉可惜,于是就抓起來吃了。”
孔子聽聞,教育弟子們說:“平時,我最信任的就是顏回,可是今天見到他抓飯,我還是會懷疑他,可見我們的內心是難以穩定和確定的,你們要牢記這件事,不要隨意用自己的看法去度量別人,要了解一個人,真的不是容易的事情。”
有些時候,即使是親眼看到的,也未必就是正確的,凡事應當從多種角度去分析、認識,不要過于主觀地去“我認為”、“我覺得”,這樣最容易造成誤會。
3、成熟的人,懂得尊重別人的不同。
有一對夫妻,丈夫很喜歡吃榴蓮,但是太太覺得特別臭,她覺得吃榴蓮這件事簡直不能想象。
但結婚幾十年,太太每次逛水果店卻都會買榴蓮回來,然后丈夫就在小區的草坪上吃掉,然后嚼兩粒口香糖,防止味道帶回家里。
結婚幾十年,兩人一直相安無事。
古人有云:“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興趣愛好,面對那些自己不能理解的人或事,要以寬容的心態包容。
看人不順,未必是別人不對,有可能只是自己不能理解而已。
不成熟,就是以自我為中心,把自己價值觀里所認為的一切當做唯一。與他意見相左,就都是錯誤的,低級的。
成熟,就是允許、尊重別人與你不同,不會隨隨便便評論別人。
當看不慣別人的時候,不要急著下判斷,不妨換位思考,多了解一下對方,尊重別人的不同。
所謂成熟,就是不斷的去掉“我執”,面對那些我們看不慣的東西,不再指指點點,而是嘗試去包容一切、接納一切。
看誰都順眼,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修行。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