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政策確實好”,這樣的話,前兩年我也聽過,說話的,也是有著漫長的“被洗腦史”的老人。與對洗腦有極強的免疫力、但牢騷和抱怨也比較多的年輕人相比,這些“被徹底洗腦”的老人,對生活現狀有著更強的認同感,在客觀方面,他們的生活處境并不好,但在主觀方面,他們的“痛感”卻很輕,這不得不歸功于我黨多年以來的“洗腦”。
我知道,因為這篇,我要被很多人扣上“五毛”的帽子了。對此,我堅決不承認;因為,我其實是個“零毛”。
話說,前一段時間,“全面放開二孩”政策剛一公布,就有人為80后捏把汗:
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代獨生子女,他們將要面對上有4老、下有2孩的局面。
這樣的“新痛”,同時也勾起了曾經的“舊怨”,那些老掉牙的段子又開始沉渣泛起,什么80后剛上大學,大學就開始收費了;什么80后剛參加工作,單位分房就結束了;什么80后還沒能工作的時候,工作是分配的,而到了可以工作的時候,撞得頭破血流才勉強找份餓不死人的工作做… …
言語之下,80后似乎是改革過程中“被坑的一代”,這代人的命運除了苦還是苦。還有人補刀了一句:“我只想說,咱能不能換一代人坑?”
對段子手來說,寫這樣的話,也許是調侃、是賣弄才情,但對好多80后人而言,這卻是心聲。然而,作為一個從西部的農村出來、輸在起跑線上的“苦孩子”,我從未覺得自己屬于“被坑的一代”。甚至,在讀現當代的小說及政治經濟改革史的時候,我常常覺得,自己“生活在最好的時代”。
作為一個能力不行卻又頻繁跳槽的人,我最感激的就是,我“錯過了”那個“畢業包分配”的年代。我不用擔心被分配去干一份自己不喜歡或“不明覺厲”的工作,然后,再守著那個無聊的“鐵飯碗”從一而終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