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原不動,浮云任去來。保持充滿喜悅、充滿慈悲,無所掛礙、如如不動的心情,是一個學佛者最重要的課程,就像是“青山原不動,浮云任去來。”一切因緣事相現前時,都能觀照諸法如幻如化。如過眼云煙,不起心不動念,保持一顆如如不動而帶著喜悅的心情。記得對自己慈悲一點,讓自己愉快一點,沒事自己靜一靜,不要沒事找事,不要胡思亂想。
欣賞他人,即是莊嚴自己??谡f好話,心存好念,身行好事,腳走好路。改善自己是自渡,也是渡人;影響他人是渡人,更是自渡。不能小看自己,每個人都有無限可能。這無限就是空性,而有限就是障礙。君子了達空性,能夠悲心切愿,任重道遠,身安道?。恍∪嗣杂跓o明,致使罔顧公德,鉆營取巧,身敗名裂。無所事事的人,內心并不輕松閑適;積極付出的人,內心反而寧靜喜樂。欣賞他人,即是莊嚴自己。因為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世界所現,全都與己相關。
不要因為忙碌而忘了觀照自己。我們常聽到人說:“真忙!忙得不可開交”、“一事未了一事又來”!無論怎樣的忙,要緊的是,不要因為忙碌而忘了自己的存在。有人說,忙是福氣,忙的日子比較好過。但是,忙也要忙得有意義,有些人太為自己忙,不知道為別人忙;也有一些人,好為別人忙,卻忘記為自己忙。
化險為夷,處處是坦途。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然而,一個有修養的人,對于一切不如意的事,不求自己眼睛看不到,不求自己耳朵聽不到,不求自己接觸不到,但求自己不會被這些不如意的事所擊倒,但求能夠讓自己以及相關的他人,都能履險如夷,并且免受負面的影響而產生困擾。
理解是消融堅冰的暖陽。常言道:理解萬歲。理解是一種高貴的姿態,是一種默契的照應,更是消融堅冰的暖陽。既沒有純粹的去理解,也沒有純粹的被理解,因為理解從來都是相互。我們每個人似乎都渴望有人能理解自己,但是,如果只是一味去索取他人的理解,又哪來的回報?理解是心與心的照面。只有愿意舍棄自我成見而去充分理解他人的人,才能同時被他人深刻地理解并熱愛。如此互動,彼此的堅冰將會化為一池醉人的春水,在彼此的心空下閃光蕩漾。
在哪放下,在哪就是家。一朵花,開在哪里,那里就芳香成片;一片葉,落去哪里,那里就化作春泥;一雙腳,走到哪里,那里就柳暗花明;一顆心,安往哪里,那里就溫暖感動。在哪里放下,哪里就輕松灑脫;在哪里放下,哪里就任勞任怨。于變化坦然接受,于歡喜不生貪愛,于艱辛不生憂怖:哪里放下,哪里就心安是家。
做一個暖意融融的人。有的人,和他人相處時,總能讓他人感受到春暖花開和生機勃勃;有的人,和朋友交往時,總能使朋友享受到清風明月和歲月靜好。這樣的人,心中總是陽光的,身體總是調柔的,精神總是清明的,反應總是敏捷的,照應總是周全的,處事總是善巧的。這樣的人,一定是舍棄了沖突和對抗,一定是心懷著寬闊和圓融。一個暖意融融的人,世界就可以托付給他。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