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有個名叫亨利的身世不詳的青年,他已經三十多歲了,卻依然一事無成,整天只會坐在公署里唉聲嘆氣。有一天,他的一位好友興高采烈地找到他:"亨利,我看到一份雜志,上面有一篇文章講的是拿破侖的一個私生子流落到美國,而他獨生子的特征幾乎和你一樣:個子很矮,講的是一口帶有法國口音的英語……"亨利半信半疑,但是他愿意相信這是事實。在他拿起那份雜志琢磨半天之后,他終于相信自己就是拿破侖的孫子。之后,億對自己的看法竟完全改變了。以前,他自卑自己個子矮小,而現在他欣賞自己的正是這一點:"個子矮有什么關系!當年我爺爺就是以這個形象指揮千軍萬馬的。" 過去,他總認為自己英語講不好,而今他以講一口帶有法國口音的英語而自豪。每當遇到困難時,他總是這樣對自己說:"在拿破侖的字典里沒有'難'這個字!"就這樣,憑著自己是拿破侖孫子的信念,他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僅僅三年,他便成為一家大公司的總裁。后來,他派人調查自己的身世,卻得到了相反的結論,然而他說:"現在,我是不是拿破侖的孫子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懂得了一個成功的秘訣,那就是:當我相信時,它就會發生!"讀這個故事那年,我讀高二,且是第二學期。對于能否上大學,我并沒有信心,因為此前的我一直沉浸在自己身體有缺陷的陰影里。
我與成功前的亨利是同病相憐之人,身材與同齡人比較異常矮小。初中時,父親還曾特意做了一個高凳讓我坐著上課。升入高中,第一節是數學課,老師進來后,即宣布上課。班長大聲地喊:起立!我和同學們都站了起來,足足有二十秒鐘,遲遲不見老師要我們坐下。教室里出現了瞬間的寂靜。"站起來,剛入學就這種態度,不行!"老師的話語顯然已帶有了明顯的怒意,莫名其妙的我們才知道還有一個同學沒站起來。同學們和我都左顧右盼,前后張望,卻沒有發現教室里誰是坐著的。
所屬專題: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