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心理學家詫摩武俊認為,引發妒嫉的條件主要有四種:1.各方面條件與自己相同或不如自己的人居于優位。2.自己所厭惡而輕視的人居于優位。3.與自己同性別的人居于優位。4.比自己更高明的人居于優位。但他又指出,由于“妒嫉心是在本人還未覺察時通過迅速無比的心理檢查而產生的”,所以,這四個條件中任何一個若與下列否定條件重復,妒嫉將不再產生:1.本人無意加以比較,或看破了情勢,認為自己無法達到那么一個高度,或二者生活在不同層次的世界。2.妒嫉的對象不在自己身邊。3.通過艱苦努力得到的結果。
根據產生妒嫉心理的這些基本條件和否定條件,我們完全有可能找到一些淡化妒嫉的有效辦法。記住,淡化妒嫉也就中淡化優位---你不比別人強,別人妒嫉你什么?(無悔暗表:有道理呀,雖然明擺著比別人強,但還要從感情上和大家走在一起,認為自己不比別人強,這一下子,別人反倒不再妒嫉你,也會認為你是靠自己的努力得來的優位。呵,為自己創造了好的工作環境呀!不錯)具體說來,有以下幾種方法:
一、介紹自己的優位時,強調外在因素以沖淡優位
你被派去單獨辦事,別人去沒辦成,而你卻一下子辦妥了。這時,你若開口閉口“我怎么怎么”,只能顯出你別人高一籌,聰明能干(無悔暗言:在別人面前夸耀,實在是最笨的一種做法,以為大家沒有眼睛呀!),而招致妒嫉。如果你這么說:“我能辦妥這件事,是因為我賣力肯干”,就容易讓人覺得你處于優位是理所當然的,因而會妒嫉你的能干。但你要這么說:“我能辦妥這件事,一方面是因為前面的同志去過了,打了基礎,另一方面多虧了當地群眾的大力幫助”,這就將辦妥事的功勞歸于“我”以外的外在因素“前面的同志和群眾”中去了,從而使人產生“還沒忘了我的苦勞,我要是有群眾的大力幫助也能辦妥”這樣的藉以自慰的想法,心理上得到了暫時平衡。“我”在無形中便被淡化了優位。(無悔暗言:其實你的功勞,領導和多數同事是看得很清楚的,不要以為這樣說就會淡化了自己的功勞。恭喜你,你長進了。嘻嘻!)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