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青少年中去測問:你心中最為向往也最為恐懼的是什么?回答得最多的是:我將來干什么?做人難,首難在安身立命。這么大的世界,這么小的個人;大世界人太多,這么多的人與人既互相聯系又互相排擠。時空莫逆,來路莫測。人生在世,要吃要喝要穿要住要建功立業要養家……千難萬難,第一難確實就是如何給自己在這個擁擠的世界上找到屬于自己的一席之地。難怪青少年最向往的是它,最怕的也是它--我將來干什么?若將這題目20年前拿來問我,我的回答也一樣:我將來干什么?20年過去,向往已成昨日黃花,恐懼也灰飛煙滅,人生座標上,我的雙腳迂回曲折了那么久那么久終于立定了,我摸索得太久,付出得太多,從懂得發問"我將來干什么"到我"干"了"什么",花去了將近20年的時間。20年的生命代價教給我一點訣竅,我愿將它誠告現在的青少年朋友,即:讀懂一本書,精于一件事。
18歲或許早一些,你差不多已經高中畢業,在人類高容量的知識庫里,你算掃了盲。這個時候,如果你上了大學,很好;沒上成,也沒關系,因為你已經具備了從各類書架上去挑選適合你胃口的某一類帶專業性的書籍來閱讀,也具備了尋師問友的能耐。花上三四年時間,只要真下功夫,你完全可以把某類專業修學完畢。這時候,你的腳下已經有了一片堅實的土地。就在你自行修學的同時,你可能已經隨機而定地找到了一件謀生的事做,只是你也許不滿意,你心中的"將來"不是現在這個樣子。你當然可以對你的現狀不滿意,完全可以,也應該,因為你還年輕。但你千萬別太著急,也不要怨天尤人。你記住你已有一塊堅實的土地,因此,你一邊隨遇而安一邊在你擁有的土地上"打井"--你將你已有的知識整理一下,選定其中一本最有代表性的最好的書來學。這回你不是記憶性的學了,是鉆研!當你把它完全給"看透"了,你一定會豁然開朗,智慧躍升到一個嶄新的高度。你甚至可以找出這本書的謬誤與紕漏。這時,你在某個學問領域,還具備了討論、探索、發揮、創造的能力。你可以干點什么了!不必把專家學者看得太神秘,他們就是這么走過來的。有的青年會說,我不愛讀書,不想做學問,不想做任何一個領域的哪個"家",那我該怎么辦?怎么辦?去學做一件事。真學。修汽車、煎大餅、畫畫、養花……可做的事太多了。你選一樣你喜愛又有相應條件的事一心一意做了去,哪怕諸如刻印章之類的"雕蟲小技",你學會了,做精了,世界的某個位置就屬于你的了。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