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以后,欣賞失敗者成為中國人的慣性思維。
在三國中。我們最先想到的人是誰?諸葛亮、關(guān)羽……三國中最早滅亡的就是這個群體,諸葛亮英年早逝,曹魏打到蜀國首都。守城的是諸葛亮的兒孫。劉備在世時有五虎上將,而到諸葛亮死后,蜀國無一員大將。為什么沒有?諸葛亮曾說過:“無人可信啊!”他沒有看上一個人。而曹操手下有千員大將,他在《求賢令》中講:“士有偏短,庸可廢乎?”曹操唯才是舉,不藐視人性。最后他手下才能大將如云,一直打到蜀城。
明清以后,都是這樣:欣賞失敗者。在他們這個集團里,關(guān)羽最早被殺,蜀國最早被滅亡。話說回來諸葛亮也有好處……他最聰明,玩得最花,也最早完蛋。三國里面最早成事兒的是誰?司馬家族。幾乎所有的人都忘記欣賞成功者了,僅僅欣賞諸葛亮的火燒赤壁、罵死王朗、舌戰(zhàn)群儒了。
為什么很多人忘記了司馬懿呢?包括《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也很少寫到。其實,這是一種人格,是成功人士、成大器的男人具備的品質(zhì)。很多人欣賞明清時期的東西,男人都欣賞《三國演義》,女人都欣賞《紅樓夢》。紅樓夢里有十二釵,這十二個姑娘結(jié)果怎么樣?死的死,傷的傷,遠嫁的遠嫁,當尼姑的當尼姑。
在人際關(guān)系學上講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四大名著的作者羅貫中、施耐庵、吳承恩、曹雪芹,現(xiàn)實中無一例外是落魄文人,跟他們學,跟他們的思維,只能是無奈、落魄、敵視成功。羅貫中認為:曹操又黑又奸,像我這樣落魄的才是好人!我們要徹底鏟除掉這些消極的東西。我覺得真正的中國“四大名著”是創(chuàng)造漢唐宋元文明的“四書”(《論語》、《孟子》、《大學》和《中庸》),這些東西,你看不懂,覺得沒黛玉妹妹的故事有意思,你就應該反思反思了。另外,我們應該多多關(guān)注比爾·蓋茨、伊麗莎白、戴爾這些人的健康、幸福的故事,多多關(guān)注成功。
所屬專題: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