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有關勵志的名人事例故事都是很值得我們花點時間去看看的,那么有關勵志的名人事例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勵志的名人事例:成也理念,敗也理念
馬云是杭州人,曾在杭州上學與教書,與杭州的許多企業、單位還有許多有意思的人有過交集。
前幾天,在飯桌上就碰到一位。此人在一家網站工作,當年創建支付寶業務時,馬云曾讓人帶口信請他去支付寶發展,他考慮到網站是國企,收入穩定,而阿里巴巴是私營企業,什么保障也沒有,于是一口回絕了。幾杯酒下肚,他的酒話就從“如果當年去了支付寶業務部”開始,越扯越遠,越扯越深,也越來越后悔不迭。我們只能呵呵。
再往前一段日子,我在一所職校,曾聽一位副校長講的一件事。說有個講課的人是個小個子,更重要的一點抹不去的印象是“丑”,像是外星人。他說以后要建網站,然后可以在網上賣東西。聽課的都是機關事業單位的年輕干部。小個子把課講完,就走了。一幫人在下面議論:“這人天馬行空,太浮了,是不是一個騙子?”副校長說:“但真的沒有想到,這家伙后來闖出了大事業,全球的人都知道他叫馬云。”我非常感興趣,問副校長當年馬云授課的照片有沒有?副校長說:“那時候照相機也沒有幾個,再說他又不是重要人物,誰會給他拍照片啊!”
站在今天看昨天,真的是一件十分有意思的事情,極具戲劇性。但問題來了,截至目前,我的圈子里有不少人與未創業成功前的馬云有過交集,但他們最終與馬云擦肩而過,這又是為什么呢?也許就是這句話:“道不同不相為謀。”按照現在流行的說法,就是理念不同,進而不認同人家的理念和言行。而為何不認同甚至嗤之以鼻,那就是理念跟不上,用俗話說就是“落伍了”,可怕的是落伍了還不自知。而馬云“眾人皆醉我獨醒”!這大致類似于教皇和哥白尼的“日心說”,因為教皇對自然科學沒有積累和認知,或出于其他目的,反而對真理進行無情的扼殺。
我太祖爺不是杭州城里人,而是出生在杭州北部一個偏僻的山村。因為從小讀過一些書,見識廣,長大后他與朋友承包了一個礦山,生意一直做到上海。在清末民初,他就往來于杭州與上海之間,是山村的風云人物。賺了錢后,他請來上海的工匠,按照上海的西洋風格,在村里建造了一幢洋房,屋內的陳設全按城里的歐式住房標準配置。這樣的建筑風格在當年是驚世駭俗的。中國建筑講究風水格局,一磚一瓦都有講究,太祖爺一反常規,在農村里建了西洋風格的建筑,實在讓村里人難以理解。族里人規勸者甚從,甚至長輩們還請來風水師進行“破解”。這就是理念的沖突和斷層。而理念的狹隘和自鎖,又源于人生的閱歷、知識、經歷和眼光的多寡高低。
一個人一旦與別人的理念對接不上,那幾乎就成了陌路甚至是敵人。這世上的許多錯過、遺憾、后悔,甚至爭斗,都因理念不同而起,又因理念趨同而握手言歡。
有關勵志的名人事例:一個導演夢做了20xx年
他是一個知名度很高的演員,甚至得過許多大獎。但他的落腳點不在做演員,做導演才是他的追求。他常常對自己說:“一個大男人,就要有大追求!”
他出生在新疆,因為喜歡電影,曾和同伴們一起鼓搗著寫劇本。劇本弄出來了,導演一職由他擔當。他以為,做導演比做演員容易。導演只需指指點點,而演員是要動真格的。由于缺乏經驗和技術上的支撐,電影沒拍成,他卻初嘗了做導演的不容易。
當年中戲去新疆招生,同伴們有的報了導演戲,他卻報了表演系。同伴們不解,心高氣傲的他怎么就心甘情愿地去做演員呢?他笑著解釋,一個大男人,就要有大追求。但任何事情都要從基礎做起,基礎牢了,豎起的大樓就不會坍塌。就這樣,他進了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從本科到碩士研究生,一路修讀的都是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1998年畢業后,他留校任教,教的專業還是表演系。
認真演戲,是他的第一要務。他以為,能演好戲的演員更能理解導演的“構想”。1999年,他主演的話劇《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意外死亡》首輪30場均爆滿,創造了當代實驗戲劇的大劇場演出奇跡。接著他憑借《喬家大院》獲得第23屆中國電視金鷹獎觀眾喜愛的電視劇男演員獎,再之后的《甄傳》讓看起來不太帥的他躋身一線男星行列。
當演員而是為了做導演,有了這個明確的目標,他做演員時的表現就與他人“格格不入”。
做演員時,他最愛琢磨戲,有時還搶了導演的活。這是一般演員所不敢碰的地方,他卻愿意。他想,每個劇情,可以有多種演法。說出自己的想法,如果導演不采納,他會說出理由,這豈不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嗎?如果導演采納了,說明自己的想法很正確,無形中自己得到了一次很好的實習機會。為此,他常受到一些導演的“直白”:“你越界了啊,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少操這份閑心。”
人家演完戲,總想找個地方去排遣身上的那份疲憊。他沒有這個多余的時間,得趕緊練習寫劇本。1999年,他利用拍戲的空隙嘗試著寫出了劇本《菊花茶》。但與平時接戲時看到的劇本相比較,他覺得自己寫出的東西有點膚淺,不夠深刻。寫劇本當導演的夢剛點燃,被自己的冷靜給撲滅了:做人心氣要高,但也得眼高手低!不如別人,就要暗中追趕。不行,就得再等等。
這一等,就是20xx年。一天,看到小說《奔跑的月光》時,他就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一口氣看完小說后,他驚喜地發現:這是自己一直在尋找的故事。將《奔跑的月光》改編成劇本,題目他也取得很獨特——《一個勺子》。勺子,北方話就是傻子。他說,生活中他就是個傻子,他與傻子有很大的情緣。
此時,他手頭上還有兩部電影加半部電視劇等著拍攝。作為演員推卸不得,他就擠時間,在酒店、片場改編劇本。當時,他還不會用電腦打字,就只能在iPad里一個字一個字地手寫輸入,他花費了4個多月完成小說的改編。
劇本改好后,他開始實施自己的“導演夢”。第一次當導演,他每一份活干得都很認真。扮演勺子的金世佳,為了達到他的要求,年關的好吃好喝不敢動半根筷子,硬是將體重減了20多斤。臉上的流浪漢裝每天都要化3個小時,一點都不得馬虎,直到連“媽都不認得”,他才滿意。就這樣,電影《一個勺子》20天就拍完了,他說:“好在自己之前一直是在做演員!每一個演員的表演自己都演過一遍,畫面也都在心里走過一遍。準備功課都做好了,拍起來就快。”
20xx年11月,陳建斌導演的處女作《一個勺子》獲得第51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終使他成為金馬史上同時獲得最佳新導演獎和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大獎的第一人。20xx年2月,憑借電影《軍中樂園》又獲得了第9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男配角提名獎。驚喜還在繼續,片方決定:“將設立一億元的電影夢想基金,為陳建斌未來的電影導演之路保駕護航。”
做一個好導演,先要做一個好演員。陳建斌用20xx年的時間,等來了這一天,正如他在獲獎感言中說的一樣:“20xx年的時間,在別人的眼中看來很長,我卻感覺很短。因為,這20xx年里,我一直在追趕的路上從未停歇過!”
有關勵志的名人事例:逼到墻角贏在拐角
他出生在北京一個富裕的家庭,父親是一個小煤礦老板,母親是全職太太,有一個好學上進的姐姐,而他則是一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富二代。
然而就在他15歲時,父親突患重病,每天的住院費高達近萬元,家中的積蓄日日見少。一年后,家中的日子難以為繼,父母再三考慮后,沉痛地決定讓他輟學,而供成績優異的姐姐繼續讀書。
直到那一天,他才知道,自己早該結束混世魔王的日子。他才16歲,多年少爺的生活使得他沒有一技之長,找了好多工作,希望有人聘用他,但是沒有一個老板愿意收留他,直到最后才勉強找到一份幫廚的工作。從此,洗菜、配菜、傳菜、拖地和清潔柜子成了他生活的全部。累死累活一個月到頭,他拿到手的只有微薄的一千多元薪水,想想兩年前自己還是每月有著幾千元零花錢的少爺,心中一陣酸楚。如今,他還要省吃儉用,把余下的錢留給姐姐做生活費。
一干就是4年,轉眼長成20歲的英俊青年,他不甘心一輩子窩在后廚。可憐巴巴的薪水難以讓家庭富足,而毫無技術含量的工作,讓人看不到希望。于是,他揣著兜里僅有的1100元,炒了老板的魷魚,來到公主墳一家耐克鞋店做導購。
日子不溫不火地流走,直到一天,幸運來敲門。那天,他正在給一位顧客仔細介紹鞋子的顏色、款式和質量,褲兜里的電話不合時宜地響起來,掏出手機一看,是一個模特朋友來電,本想打個招呼說忙,就掛斷。誰知,接通鍵一按,模特朋友就在那邊著急地說:“我今天接了兩個活兒,時間無法排開,你身材和形象都不錯,你來試下吧。”他一下子愣住了,大腦一片空白,只是機械地在電話這頭回答:“好,好,好,我記住時間和地點了,你放心。”
直到電話掛斷3分鐘后,他才著實意識到這是一個改變命運的絕佳機會。他立刻向店長請了假,回到自己的小窩梳洗打扮,隆重準備即將到來的面試。他準時來到面試現場,對方只給了一分鐘的演繹機會,只問了一下他的名字,然后就讓他走臺步。雖然就幾步,他卻極其認真地走好每一步,即使每一步看起來都不標準,最后也落選了。可是,他的認真和良好的形體給經紀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意要了他的手機號碼。
這次不成功的面試,讓他年輕的心無法安放在耐克導購的位置。他告訴自己,要做模特,要做名模。于是,他買了好多模特入門的書和下載了很多優秀的模特表演視頻。一下班,回到自己的小屋,就開始修煉。
一周后,幸運之神再次降臨,這位經紀人給他電話,讓他來試鏡。這一次,對模特行業有了認知的他,在閃光燈下,不再膽怯,努力演繹著他對服裝的領悟,他把模特賦予服裝的內涵真正地展現出來,終于征服了經紀人,也征服了在座的評委。面試成功,他得到兼職模特的工作。
他抓住每一次走秀的機會,每一場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有一次,他化妝完畢后,一直站著等待自己的演出。一旁的助手說:“離上臺還有時間,你坐下休息5分鐘吧。”他說:“我擔心一坐下,衣服就會出現褶皺,影響了整體走秀效果。”一旁的經紀人剛好聽到他說的話,認定這位對服裝和演出如此珍惜的年輕人,堅持下去,成功指日可待。只要有走秀的機會,經紀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他。
功夫不負有心人。他走成了國內首席男模,走上國際舞臺,成了登上國際米蘭時裝周的第一位中國人,然后又從國際舞臺,走向《爸爸去哪兒》,一夜把他推到了熒屏前,他成了80后眾多年輕父母的楷模。
他就是家喻戶曉,從少爺淪落到幫廚,又從幫廚走向國際名模的張亮。他成了眾多媒體追逐的對象,他坦然地說:“一個人的成功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失敗者,往往是熱度只有5分鐘的人;成功者,則是屬于那些被逼到墻角,也要堅持到最后5分鐘,從而贏在拐角的人。”他的話音一落,就引來熱烈的掌聲,那掌聲蘊含著贊美。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