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做什么事,心態永遠是最重要的,那么關于心理的勵志小故事有哪些呢?下面是勵志人生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有關心理的勵志小故事,供大家參閱!
有關心理的勵志小故事:學會沉淀自己
麥克失業后,心情糟透了。為了排解心中的苦悶,他找到了鎮上的牧師。
牧師聽完了麥克的訴說,把他帶進一個古舊的小屋,屋子里惟一的一張桌上放著一杯水。 牧師微笑著說:“你看這只杯子,它已經放在這兒很久了,幾乎每天都有灰塵落在里面,但 它依然澄清透明。你知道是為什么嗎?”
麥克認真思索,像是要看穿這杯子。他忽然說:“我懂了,所有的灰塵都沉淀到杯子底 了。”
牧師贊同地點點頭:“年輕人,生活中煩心的事很多,有些你越想忘掉越不易忘掉,那 就記住它好了。就像這杯水,如果你厭惡地振蕩自己,會使整杯水都不得安寧,混濁一片, 這是多么愚蠢的行為。而如果你愿意慢慢地、靜靜地讓它們沉淀下來,用寬廣的胸懷去容納 它們,這樣,心靈并未因此受到污染,反而更加純凈了。”
有關心理的勵志小故事:目標要趁早
一對夫婦有兩個孩子,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決定為他們養一只小狗。小狗抱回來以后, 他們想請一位朋友幫忙訓練這只小狗。在第一次訓練前,女馴狗師問:“小狗的目標是什么?” 夫妻倆面面相覷,他們實在想不出狗還有什么另外的目標:“……一只小狗的目標?那當然 就是當一只狗了。”女馴狗師極為嚴肅地搖了搖頭說:“每只小狗都得有一個目標。”
夫婦倆商量之后,為小狗確立了一個目標———白天和孩子們一道玩,夜里要能看家。 后來,小狗被成功地訓練成了孩子的好朋友和家中財產的守護神。
這對夫婦就是美國的前任副總統阿爾.戈爾和他的妻子迪帕。他們牢牢地記住了這句話 ———做一只狗要有目標。推而廣之,做一個人更要有目標。
有關心理的勵志小故事:不要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
十幾歲的桑德斯經常為很多事情發愁。他常常為自己犯過的錯誤自怨自艾;交完考試卷以后,常常會夜里睡不著,害怕沒有考及格。他總是想那些做過的事,希望當初沒有這樣做;總是回想那些說過的話,后悔當初沒有將話說得更好。 一天早上,全班到了科學實驗室。老師保羅•布蘭德威爾把一瓶牛奶放在桌子邊上。大家都坐下來,望著那瓶牛奶……,過了一會,保羅•布蘭德威爾博士,突然站起來,一巴掌把那牛奶瓶打碎在水槽里,同時大聲叫道:“不要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
然后他叫所有的人都到水槽旁邊,好好地看看那瓶打翻的牛奶。
“好好地看一看,”它對大家說。“我希望大家能一輩子記住這一課,這瓶牛奶已經沒有了——那么可以看到它都漏光了,無論你怎么著急,怎么抱怨,都沒有辦法再救回一滴。只要先用一點思想,先加以預防,那瓶牛奶就可以保住。可是現在已經太遲了,我們現在所能做到的,只是把它忘掉,丟開這件事情,注意下一件事。
是的,為什么要浪費眼淚呢?當然,犯了過錯和疏忽都是我們的不對,可是又怎么樣呢?誰沒有犯過錯?就連拿破倫在他所有重要的戰役中也輸過三分之
一。也許我們的平均記錄并不會壞過拿破倫,誰知道呢?何況,即使動用國王所有的人馬,也不能再把過去挽回。所以讓我們記住這個簡單道理:不要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即使你能讀盡各個時代大學者所寫的有關憂慮的書本,你也不會看到比“船到橋頭自然直”和“不要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更簡單、更有用的“老生常談”了。
簡單道理:不要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
有關心理的勵志小故事:永不太遲
當希臘文化開始侵入羅馬帝國的時候,羅馬政治家柯圖那時年已80,決心修習希臘文。 法國著名風景畫家柯樂在70歲時還說:“上主讓我再活20xx年,我想我會學畫畫。”中國的孔子也說過類似的話:“假我數年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那時他已年近70。音樂家莫扎特雖然英年早逝,但是他成名很早,就在他的聲譽如日中天的時候,仍然在學音樂理論和對位法。加拿大前最高法院院長威廉爵士在90歲高齡時告訴人:“時間的群山那一邊,還藏著許多最好的東西,等待我去學習。”
因此一個人若是要生活得有勁,應該不斷學習。學無止境,永不太遲。
有關心理的勵志小故事:一根火柴棒
一根火柴棒價值不到一毛錢,一棟房子價值數百萬元。但是一根火柴棒可以摧毀一棟房 子,可見微不足道的潛在破壞力,一旦發作起來,其攻堅滅頂的力量,無物能御。
要疊100萬張骨牌,需費時一個月,但推倒骨牌只要幾分鐘。要輕營成功的實業,需耗時數十載,但要倒閉,只需一個錯誤決策。
要修養被尊敬的人格,需經過長時間的被信任,但要人格破產只需要做一件事。
一根火柴棒,是什么東西呢?它就是下列四項:1、無法自我控制的情緒;2、不經理智判斷的決策;3、頑固不化的個性;4、狹隘無情的心胸。
檢查看看,我們隨身攜帶了幾根火柴棒?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