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一個成功人士的成功背后,都會有一段艱苦的奮斗史。勵志人生小編精心為大家搜集整理了經歷艱苦成功的事例,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經歷艱苦成功的事例篇1
3歲那年,她的父母離婚了。因為家庭的貧困,加上血統的原因,一家人備受歧視。母親帶著她過著四處漂泊的生活,她們因無法支付租金而寄宿在朋友家的地板上。
即使是這樣,她卻從未掉過眼淚。因為母親曾是一名歌劇演唱家,小小年紀的她受母親影響,4歲時,就迷戀上了音樂,常常跟在母親身后學唱歌。
上學后的她,學習成績并不優秀。一次測試,她的數學得了6分,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責備了她,但她卻理直氣壯地站起來,說:“數學對于我沒用,以后我要當歌星。”此語一出,立刻遭到了同學們的嘲笑,在同學的嘲笑聲中,她緊緊地握緊了拳頭。
13歲起,她開始了音樂創作,14歲,她找到了幾個錄音棚,擔任他們的后備試音歌手。高中畢業,她不顧家人的反對,帶著稚嫩的夢想,到了紐約。
剛到紐約時,她只能在酒吧里做招待,與人合租狹小的房子,自己常常在客廳地板上鋪一張床墊過夜;她每周常常只能靠一包干酪通心粉艱難度日,在經濟極為拮據的幾個月,她甚至只能靠附近熟食店老板施舍的硬面包和冰水填飽肚子。
然而她沒屈服,在昏暗的燈光下,她不停地寫歌,寫到手發麻,累得趴在桌上睡著了。她熱切地盼望著有一份合約,出一張唱片。然而她跑遍了紐約街頭所有的唱片公司,都被拒絕在門外。
18歲時,她終于在一家熱門的俱樂部獲得了登臺表演的機會,她的完美的嗓音和創作才華漸漸為人注意,哥倫比亞唱片公司以35萬美元的合約成功將她攬入旗下。35萬美元,對于她是一個天價,那一刻,她熱淚盈眶。
她很快在公司嶄露頭角,為公司創下排行榜的十大熱門歌曲。她的歌曲也越來越成熟,而形象也變得性感自信,她頻頻出現在各大雜志的封面。這些雜志認為她在音樂和形象上的轉變帶動了整個樂壇的潮流,并將此種潮流命名為“蝴蝶效應”。20歲,她就獲得了格萊美音樂大獎最佳女歌手,此后的20xx年間,她在世界音樂大獎、全美音樂獎、靈魂列車音樂獎、美國作曲家協會獎、歐洲音樂白金獎等大獎上收獲頗豐。
然而,就在她的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不愉快的事情發生了。30歲時,她與哥倫比亞唱片公司分道揚鑣,只得尋找新的公司,但不幸的是,兩年后,新公司也決定終止她的合約。原因是他們認為她失戀后,精神上出現了問題。
那時的她備受爭議,然而在低谷中的她沒有放棄音樂,她堅信,是蝴蝶,就不怕翅膀上的雨水。
一年后,她與環球唱片公司旗下的Island唱片簽下合約。在新公司,她很受賞識,兩年后,她憑借新專輯重新回歸到樂壇的巔峰。這張專輯的銷售量位居當年全球銷量第二位,國內冠軍。此后她的歌曲一直在各大音樂榜單上排名第一,她的歌曲受到全世界各地樂迷的喜愛,她因此被稱為流行樂壇天后。
蝴蝶有一個特點,它的翅膀上布滿了鱗片,鱗片中含有大量的脂肪,仿佛給蝴蝶穿上了一件“防水雨衣”。她一直相信自己是一只美麗的蝴蝶,雨再大都不會打濕為夢想而飛的翅膀。終于,她成功了,迎來了自己絢麗的春天,她就是瑪麗亞·凱莉。
經歷艱苦成功的事例篇2
馬云,一張棱角分明、消瘦奇特的臉龐,一派狂放不羈、特立獨行的做事風格,一副兩肋插刀、不計回報的古道熱腸;以“光明頂”命名公司會議室,與金庸密切交往,聚集互聯網英雄人物“西湖論劍”。馬云的種種言行,頗似一位縱橫商海江湖的大俠。
馬云之所以讓當今的無數草根創業者崇拜,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馬云也曾跟我們一樣,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他高考屢戰屢敗、屢敗屢戰。試想,如果馬云在第二次高考失敗后,聽從了父母的勸告,去學習一門手藝,安安穩穩過他當臨時工的生活,那么,還會有今天的馬云,還會有今天的阿里巴巴嗎?
第一次高考,遭遇滑鐵盧。盡管馬云的英語在同齡人中顯得出奇的好,但他的數學卻實在太差,只得了1分,全面敗北。這之后他當過秘書、搬運工,后來踩著三輪車幫人家送書。有一次,他給一家文化單位送書時,撿到一本名為《人生》的小說。那是著名作家路遙的代表作。小說的主人公,農村知識青年高加林曲折的生活道路給馬云帶來了許多感悟。高加林是一個很有才華的青年,他對理想有著執著的追求,但在他追求理想的過程中,往往每向前靠近一步,就會有一種阻力橫在眼前,使他得不到真正施展才華的機會,甚至又不得不面對重新跌落到原點的局面。
從故事中,馬云深刻領悟到人生的道路雖然很漫長,但關鍵處往往只有幾步。在人生的道路上,沒有一個人的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這正印證了一句話:“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既然生活道路是如此的曲折、復雜,人們就應該坦然地去面對。于是,馬云下定決心,要參加第二次高考。那年夏天,馬云報了高考復讀班,天天騎著自行車,兩點一線,在家里和補習班間游走。
沒想到第二次高考依然失利。這一次,馬云的數學考了19分,總分離錄取線差140分,而且這一次的成績使得原本對馬云上大學還抱有一絲希望的父母都覺得他不用再考了。
那時候,電視劇《排球女將》風靡全國,可謂家喻戶曉。在那青澀但純潔的時代,小鹿純子的笑容激勵了整整一代人,當然也包括當時的馬云。不僅僅是因為她甜美的笑容,更多的是她永不言敗的精神。這種精神對馬云日后的影響十分深遠,“永不放棄”也成了馬云的一種精神象征,影響了每一個阿里人。小鹿純子的拼搏精神給了馬云巨大的激勵,他不顧家人的極力反對,毅然開始了第三次高考的復習準備。由于無法說服家人,馬云只得白天上班,晚上念夜校。到了周日,為了激勵自己好好學習,特地早起趕一個小時的路到浙江大學圖書館讀書。
就在第三次高考的前三天,一直對馬云的數學成績失望的余老師對馬云說了一句話:“馬云,你的數學一塌糊涂,如果你能考及格,我的‘余’字倒著寫。”
考數學的那天早上,馬云一直在背10個基本的數學公式??荚嚂r,馬云就用這10個公式一個一個套。從考場出來,和同學對完答案,馬云知道,自己肯定及格了。結果,那次數學考試,馬云考了79分。歷經千辛萬苦,馬云終于考上了大學。
對馬云而言,人生路上的三次高考,早已成為他生命旅程中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經歷艱苦成功的事例篇3
因為繼承了父親的低調,且在空調運作上的手法和父親如出一轍,國內輿論在提到梁昭賢時,往往稱其“小梁總”,把格蘭仕也繼續定位在梁慶德時代。但細心的格蘭仕人發現,這位和父親一樣謙和、總是微笑著的“小梁總”,其實已把格蘭仕悄然帶向了和父親完全不同的道路。
他,指揮若定,揮斥方遒,談吐不卑不亢而又擲地有聲;他,足智多謀,斗志昂揚,激情四射而又執著專一;他,艱苦奮斗,自強不息,領導的格蘭仕微波爐已連續20xx年蟬聯世界第一,連續20xx年中國第一;他,為人低調,不善言談,卻把自己的目標定位到把格蘭仕打造成全球領先的綜合性家電集團。
他就是20xx中國CEO年度人物、20xx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微波爐冠軍企業——格蘭仕集團有限公司掌門人梁昭賢。
“可怕的順德人”
30多年前,順德桂洲鎮的荒灘上,被大家稱為“德叔”的梁慶德辭去公職,搭了幾個窩棚開始創業。他和同伴們到附近的農家去賒購雞鴨毛,做成雞毛撣子拿到城里去賣。
不久,梁慶德從鎮里貸了30萬元,成立桂洲羽絨廠,做外貿出口。而此時的梁昭賢,還是華南理工學院管理系的一名學生。
梁昭賢說,一開始他對父親的企業并無興趣,但父親卻開始了對他的刻意培養。“記得在讀書時的暑假,父親硬是要我到當時的羽絨廠去勞動。烈日下,我赤腳在水泥板上來回走,難受程度可想而知。后來,我才慢慢明白,這是在鍛煉我的意志和毅力。”他說。
1987年,梁昭賢大學畢業,梁慶德卻沒有把他拉回到自己身邊,而是放手讓他去“闖世界”。隨后,梁昭賢就到香港創立了貿易公司,從事國際貿易業務。梁昭賢說,從自己上大學到加入格蘭仕之前,他從未得到來自父親的一丁點暗示——他將成為這個日漸龐大的產業王國的繼承者。
1992年6月,梁慶德將公司正式更名為廣東格蘭仕企業集團公司。這一年,國際羽絨制品市場日趨飽和,貿易壁壘日益加厚,因為一直拿不到自營進出口權,梁慶德不得不轉身向自己完全不熟悉但卻極具生長潛力的微波爐行業進軍。也就在這時,梁昭賢毅然回到父親身邊,決定幫父親撐一把,出任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負責全面銷售業務管理。
正是這一年,鄧小平南巡時于順德生產“容聲”牌冰箱的珠江電冰箱廠提出了著名的“發展才是硬道理”這句話。此時,“科龍”、“容聲”已經產生,而“美的”兩年后也在這里開始了自己的創業故事。
格蘭仕并非一帆風順。梁昭賢回憶說,當時父子二人赴上海請來技術專家,從東芝引進先進的生產技術,還親自到各地指揮銷售,但效果并不理想。1993年,不足1萬臺的銷量使格蘭仕備受同行嘲笑。一氣之下,梁慶德在廠區中央豎起一塊碩大的銷量“恥辱牌”,直到次年上半年格蘭仕微波爐產銷量突破3萬臺,這塊牌子才被員工摘下來。但緊接著,一場百年不遇的洪水席卷而來,格蘭仕廠區頓時一片汪洋。望著不期而至的“滅頂之災”,梁慶德含著淚把手一揮:人員全部撤離,設備物資先莫管它。
梁昭賢不僅親眼目睹了創業的不易和父親的良善情懷,更見證了格蘭仕“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摧枯拉朽之力。為挽回損失,大家一致要求實行兩班倒,每天工作12小時,機器24小時運轉。水退后三天,第一條生產線開工,三個月后,全面恢復生產,當年年底,奇跡出現了——格蘭仕微波爐產銷量突破10萬臺,躋身行業第一。
以后的故事,便是無數報刊和MBA教材詮釋了N次的“經典案例”:梁慶德舉著價格屠刀和OEM(貼牌)利劍所向無敵,一舉坐上了“全球微波爐制造中心”、“全球最大的微波爐制造商”的寶座。到20xx年,格蘭仕生產的微波爐占至全球40%、國內70%的市場份額,格蘭仕也一度成為“可怕的順德人”和“中國制造”的代名詞。
但對于年過花甲的梁慶德來說,事業的順利傳遞和基業常青顯然重于一切溢美之詞。20xx年6月,在格蘭仕正如日中天之時,他選擇了急流勇退,把前臺交給兒子打理,自己則退到幕后,主要精力放在市場調研和海外市場的拓展上。
“太子”親政
和所有曾經的“太子”一樣,梁昭賢上任之初,無法立即得到全部人員的信服。但梁昭賢對此并無擔擾,他的第一件大事是改善格蘭仕的現金流。
“在格蘭仕,應收賬款壓到每個人頭上。”格蘭仕一位銷售人員介紹道:“是下了死命令的,死命令就意味著一定要完成,以至于格蘭仕甚至曾經通過法律途徑狀告大主顧家樂福拖欠貨款。”
梁昭賢對財務的監督非常詳細,每個月都仔細審讀應收賬款匯報表,發現問題馬上批示,督促完成。家電業內人士認為:“其他業內企業沒有這么嚴格的組織框架和監控,這是格蘭仕獨特的執行能力。”
為了徹底改善企業的現金流,梁昭賢早在1998年就開始了改先貨后款為先款后貨的付款方式的努力。從先貨后款改為先款后貨,任何略知一二的人都會清楚其困難。開始的幾年,梁昭賢和父親逐一拜訪了全國各地的重要代理商,建立個人關系,并給代理商設置了合理的回報,一起降低代理商的風險。
而此時,格蘭仕的主要對手——LG和美的也都在努力進行先款后貨的改變。據一位熟悉格蘭仕的人士回憶,當時格蘭仕曾經針對性地推出過一款198元的低價微波爐,用于轟炸市場。雖然其他商家也曾經推出過200元以下的微波爐,但都有供應數量的限制,只有格蘭仕無限量供應。此舉讓消費者,更重要的是代理商,開始倒向格蘭仕一邊。
通過三年的努力,梁昭賢終于建立了先款后貨的游戲規則,同時,在企業樹立了自己的威望。
在梁慶德時代,格蘭仕更多提倡的是硬拼;而在香港學習過MBA課程的梁昭賢上任之后,思考得更多的是戰略。上任后,他提出“偉大在于創造”的口號,并把“創新”上升為公司文化精神的核心。
1997年,格蘭仕的年銷售收入不過11億元,梁昭賢卻把一年的利潤大部分投入了美國研究中心的建設。三年后,格蘭仕美國研究中心研制出“黑金剛”系列微波爐。20xx~20xx年,格蘭仕的研發投入超過10億元,開發出了數碼光波微波爐、不銹鋼空調、光波空調等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產品,掌握了微波爐核心零件——磁控管的核心技術。
“格蘭仕的持續壯大與企業自主研發能力的不斷提升是成正比的。”梁昭賢說。在格蘭仕的辦公大樓里,梁昭賢的辦公室在3樓,而技術中心在6樓,梁昭賢常常會突然出現在技術中心,和員工聊天,詢問工作進展,甚至了解員工近來的生活情況。
“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
梁昭賢執政后最讓國內業界同行瞠目結舌的是他高調進軍空調業——20xx年9月,宣布投資20億元,要在“全球微波爐制造中心”的基礎上,再做“全球空調制造中心”;20xx年10月,宣布追加投資20億元,在廣東中山圈地3000畝,打造“全球最大的空調生產中心”。
此舉一舉打破了在梁慶德時代形成的“格蘭仕=微波爐”,“只在某一領域做大、做強、做精、做透”的專注形象,也把格蘭仕推向了風口浪尖——國內空調行業已進入成熟期,業內群雄盤踞,大鱷林立,和當初的微波爐市場早已無法同日而語,格蘭仕空調并無好的切入契機,“全球空調制造中心”豈是格蘭仕想做就能做到的?梁昭賢中山圈地的豪言一出,“格蘭仕瘋了,梁昭賢瘋了”的詬病聲也跟著鋪天蓋地而來。
坦率地說,梁昭賢轉身空調雖然沒有走出家電領域,完全符合“在專業化基礎上的相關多元化”——這一備受國內學者專家稱贊的好模式,但要想在空調戰場上“虎口奪食”,格蘭仕在資金、專業、人才和運營經驗上顯然并無絕對優勢。而且也果然出師不利——格蘭仕20xx年本想借助大力促銷一舉沖入空調“三甲”,誰料中途遭遇競爭對手聯名告狀,活動被迫停止。格蘭仕損失慘重,元氣大傷。
為實現格蘭仕新的戰略大突圍,梁昭賢選擇了和父親當年一樣的“壯士斷腕”,用的也是父親曾經屢試不爽的利刃——低價和OEM。對于外界的詰難,他只是一笑了之:“不冒險才是最大的危險!”他進一步解析:“英特爾老總葛洛夫有句名言: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嚴格意義上講,我們進軍空調還算不上冒險,要冒險我們完全可以像別的家電企業一樣,造汽車,上IT,搞房地產……進一些暴利行業。我們只能算一種偏執行為。我認為的偏執,就是專業專注專心。只有專,才能精;只有專精,才能強大。”
梁昭賢不諱言自己的“野心”,但也深知這條路絕非坦途。他告訴記者:“國內許多空調企業成長于暴利時代,又是上市公司,能圈錢于股市,他們敢于大把燒錢和賭錢,可我們不能,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賭命。”
幾年下來,格蘭仕空調在國內盡管并沒發揮當年微波爐的威力,但在海外市場卻高歌猛進。20xx年冷凍年度,格蘭仕空調出口80萬臺,已超過海爾,進入空調外銷三強,這一年,格蘭仕的總體銷售也首次突破100億大關。20xx年冷凍年度,格蘭仕空調名列國產空調出口第一,躋身“世界一線空調品牌”行列。20xx年5月,一期產能達650萬套的格蘭仕空調中山基地正式投產,這意味著世界最大空調研制基地正式啟航。20xx年,格蘭仕空調實現全球產銷量350萬臺,增幅同比超過20%。20xx年,盡管宏觀環境舉步維艱,格蘭仕空調仍畫出了一條高昂的增長曲線,同比增長125%,成為行業增長最快的品牌。目前,格蘭仕已進入中國空調企業出口二強之一。
“從優秀到卓越”
因為繼承了父親的低調,梁昭賢很少接受媒體采訪,在空調運作上的手法也和父親如出一轍,國內輿論在提到梁昭賢時,往往稱其“小梁總”,把格蘭仕也繼續定位在梁慶德時代。但細心的格蘭仕人發現,這位和父親一樣謙和、總是微笑著的“小梁總”,其實已把格蘭仕悄然帶向了和父親完全不同的道路,這條路和過去盡管一脈相承,但卻風光大異。
在格蘭仕微波爐生產廠區,“從優秀到卓越”的大橫幅標語非常醒目。20xx年,梁昭賢提出了“從優秀到卓越”的目標,決定用20xx年時間實現這一跨越。
熱愛看書的梁昭賢通常早上8點就出現在辦公室,晚上10點以后離開。每天,他都要翻讀書報,哪怕出差,也要在包里放上一大堆的財經類報紙雜志。實際上,梁昭賢一直思考并試圖找到答案的一個問題是,格蘭仕的路接下來如何走,也可以說,是“中國制造”之路接下來如何走。
就在進入空調行業之后不久,梁昭賢又投資7億元全面進軍飲水機、電熱水器、電暖器、抽油煙機、煤氣灶具、電磁爐、消毒柜等小家電產業,并且重點制造高科技、高品質的高檔系列。
全方位進軍小家電產業,無疑是籌劃更大的發展空間。梁昭賢強調,格蘭仕只是在家電業相關產業中展開多元化的建設。他認為,這種發展思路標志著格蘭仕走向了成熟,因為目前格蘭仕的品牌、網絡、質量、人才、技術、管理、成本等均在國內家電業有明顯優勢。
20xx年開始,梁昭賢又著手自主開發高端冰箱、洗衣機,進軍國際日用電器市場。20xx年,因產銷嚴重脫節,產能完全跟不上銷售,格蘭仕逆勢投資超過10億元擴建冰洗基地,新生產基地將擁有400萬臺冰箱、300萬套洗衣機、150萬臺洗碗機的年產能,并擁有冰箱、洗衣機等白電產品的核心配套生產能力。
“紅字接單,藍字出貨”
20xx年,在金融海嘯襲來,歐美市場出口受沖擊的情況下,梁昭賢審時度勢,提出了積極進攻策略,迅速轉戰中東等新興市場,及時調整外貿出口產品結構,增加性價比比較高的中低端產品的比重,在海外市場的競爭力得到恢復。
在梁昭賢積極進攻的戰略下,從20xx年1月起,格蘭仕在非洲、南美洲、中東、俄羅斯等國的訂單快速增長。而20xx年格蘭仕空調國內市場銷售量也同比超過125%,生活電器增長300%,微波爐增長60%,在全行業整體不好的情況下,這個提升幅度成為行業亮點,格蘭仕也一舉成為行業增長最快的品牌。
梁昭賢與時俱進,非常時期,非常營銷,非常管理,創造性地提出紅字接單,藍字出貨。第一要讓工人有活干,讓機器轉起來,哪怕是以紅字接單都絕不能放過任何銷售機會,這是一個態度的問題。第二他強化管理,通過科學管理,通過經營生產,通過調動積極性,實現干毛巾能夠擰出水。第三就是,藍字出貨,格蘭仕各類產品都實現了高增長,這就是結果,這就是積極進攻的成果。
格蘭仕與改革開放同步發展至今已31年。1997年的東南亞金融風暴見證了格蘭仕微波爐從中國第一挺進世界第一的“中國制造奇跡”,而20xx年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更是成就了格蘭仕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又一次鳳凰涅。
雖然面臨著金融危機的沖擊,但格蘭仕集團總是善于危中求機、愈挫愈勇。在梁昭賢的帶領下,20xx年格蘭仕集團仍然實現了高速增長,創造了金融危機中的奇跡。也正是由于在大環境不利的情況下實現逆勢大增長,成功轉型,格蘭仕被媒體譽為金融危機中家電業成功突圍的典范。而其執行總裁梁昭賢也被評為CEO年度人物,并成功榮登CCTV年度經濟人物榜。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