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的小伙伴看過來啦,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關于一些大學生林地養鵝創業勵志故事,歡迎大家參閱學習。
大學生林地養鵝的勵志創業故事
農學院90后大學生謝云浩,“跳出農門”后再返“農門”,將自己的專業特長與鄉鄰致富聯系起來。
農學院大三學生謝云浩在就學期間當起了“鵝老板”,對于創業,他自有一番獨特的理解。
20萬畝新增林地嗅到循環經濟的商機
謝云浩,北京農學院動物醫學專業大三學生,大興區北章客村的“土著”。全村共170多戶人家,只有謝云浩一家不住村里,而把家安在田間。用謝媽媽的話說,“西邊挨永定河,屋前屋后有樹,像在世外桃源。”地鐵天宮院站往西南,沿著小道經10分鐘車程,三間紅磚平房赫然醒目,這里便是謝云浩家。沒等記者走近,散養在林帶里的白鵝嘎嘎叫聲此起彼伏。
“今年養了20xx只做試驗,10月出的欄,這幾十只重量沒達標,所以繼續養著。”拿著竹竿吆喝鵝群的謝云浩說。上個月,他和他的團隊捧回了北京市大學生創業設計大賽一等獎的獎杯。創業首年實現盈利,也是當時打動評委的理由之一。
90后在校生為啥會回家養鵝?還得從今年北京新增的20萬畝林地說起。據北京園林局數據,20xx年新增的20多萬畝林地,主要在本市現存的拆遷騰退地、沙荒地、廢棄坑塘、城鎮邊角地、南水北調等重點水源保護區周邊種植。謝家所在的村子地處南六環,恰在第二道綠化隔離帶附近,一年里,他家屋后也多了400多畝林地。
20xx年春夏之交,還上大二的謝云浩周末路過林區,看到忙碌的養林工人,“這么大片全靠人工除草,效率不高而且林草浪費,有沒有法子再利用一把?”聯想到剛寫完的“林下養殖”可行性報告,小伙子把“可行”變成“行動”。
10萬元小公司入駐科技園 學習創業兩不誤
林地可以養雞、養鴨,為什么單盯上了鵝呢?小謝所學的動物醫學知識就派上用場了:鵝的生長期短,體壯肥大;林下食草,成本較低;青草滋養,鵝不易生病,鵝糞還能促進樹苗生長。如果利用林間空地養鵝,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再加上家遠離村莊,還有利于防疫。這樣一來,養鵝更具得天獨厚的優勢。
上半年恰逢北京農學院推出“創業六條”等一系列政策,鼓勵在校學生運用所學創業,并將其與實踐教學掛鉤,與學分掛鉤。謝云浩就拉著同宿舍的6個朋友湊了10萬元,注冊了公司,成為全校17個創業團隊中的一員。短短一個月,他們的“林下養鵝”項目便順利拿到了企業營業執照,并入駐學校科技園內的北農學生創業中心。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