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很多勵志的故事,一起來看看吧。下面是勵志人生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有關勵志的歷史故事,供大家參閱!
有關勵志的歷史故事:自卑是一種美德
有的時候,自卑不是懦弱,而是一種美德。那天看中央電視臺《人生采訪》年底大戲《溫暖20xx》,被大導演許鞍華打動。我想象的許鞍華是一個叱咤風云的女子,一個領導香港電影新浪潮的大導演能不是這樣的女子嗎?但她走上臺來先是羞澀地笑,再是孩子氣地說自己胖,新年的愿望是減肥,一點不像五十五歲的女人,那樣孩子似的可愛和單純,不能想象她居然拍了那么多好電影。接著胖胖的智慧型主持人張越問她覺得不覺得自己特別出色,因為后來香港那些大導演開始都是跟她做助手的。她笑著說,出色?我很自卑呢。這樣出色的女人會自卑?我疑惑起來。她笑著說,孩子似的說自己的不足:我長得這么不好看,分不清左右,學不會開車,常常把剎車當油門,而且我不會煮飯不會做家務,在生活中幾乎是一個廢人,人多的時候我還不會講話……所以,我常常很自卑,自卑的好處是我得加倍地努力,結果我終于有一樣出色了。在上學時我的學習成績是一流的,沒有考過第二名。
后來我出來工作,能感受到電影的美好,能捕捉那些美麗的瞬間,但這時我還是自卑的,因為我總是留下了遺憾,超越不了自己。她說完,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因為她的謙遜,因為她的自卑,因為她說,自卑,其實是一種美德,可以讓自己更奮進,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然后不斷地尋找自己的突破點,找到長處。因為她的一番話,讓我那么喜歡著許鞍華?,F實中的我們,總是如孔雀開屏,看到的多是自己的優勢和強項,于是責怪著生活待我們不公。去找工作不滿意,就說用人單位有眼不識珠;戀愛失敗了,覺得對方一定是不明白自己。從來想的都是自己身上的那一點點好,不曾想我們其實有很多的缺陷與瑕疵,所以,不思進取;所以,挑剔著生活。沒有一顆自卑的心,沒有對生活的感恩。自卑,不是低下頭委屈自己。許鞍華的自卑,是能夠正確認識自己,知道自己哪里長哪里短,還知道,如何讓自己的命運在哪里發生轉變。
有的時候,自卑不是懦弱,而是一種美德。它可以讓我們真實地感覺到自己的短處,感覺到來自外界的壓力,然后變成生命中最強的一股動力。沒有那種刻骨的自卑,也許許鞍華只是一個平常的女人,或者還不如平常人,因為她不會煮飯不會熨衣服,她分不清左右,但她知道自己要另辟蹊徑,所以,會成為一代名導,會在五十五歲時那樣美麗而智慧,然后笑著告訴我們,自卑,是一種美德。
有關勵志的歷史故事:負荊請罪
戰國時候,有七個大國,它們是秦、齊、楚、燕、韓、趙、魏,歷史上稱為“戰國七雄”。這七國當中,又數秦國最強大。秦國常常欺侮趙國。有一次,趙王派一個大臣的手下人藺相如到秦國去交涉。藺相如見了秦王,憑著機智和勇敢,給趙國爭得了不少面子。秦王見趙國有這樣的人才,就不敢再小看趙國了。趙王看藺相如這么能干。就封他為“上卿”(相當于后來的宰相)。
趙王這么看重藺相如,可氣壞了趙國的大將軍廉頗。他想:我為趙國拚命打仗,功勞難道不如藺相如嗎?藺相如光憑一張嘴,有什么了不起的本領,地位倒比我還高!他越想越不服氣,怒氣沖沖地說:“我要是碰著藺相如,要當面給他點兒難堪,看他能把我怎么樣!”
廉頗的這些話傳到了藺相如耳朵里。藺相如立刻吩咐他手下的人,叫他們以后碰著廉頗手下的人,千萬要讓著點兒,不要和他們爭吵。他自己坐車出門,只要聽說廉頗打前面來了,就叫馬車夫把車子趕到小巷子里,等廉頗過去了再走。
廉頗手下的人,看見上卿這么讓著自己的主人,更加得意忘形了,見了藺相如手下的人,就嘲笑他們。藺相如手下的人受不了這個氣,就跟藺相如說:“您的地位比廉將軍高,他罵您,您反而躲著他,讓著他,他越發不把您放在眼里啦!這么下去,我們可受不了。”
藺相如心平氣和地問他們:“廉將軍跟秦王相比,哪一個厲害呢?”大伙兒說:“那當然是秦王厲害。”藺相如說:“對呀!我見了秦王都不怕,難道還怕廉將軍嗎?要知道,秦國現在不敢來打趙國,就是因為國內文官武將一條心。我們兩人好比是兩只老虎,兩只老虎要是打起架來,不免有一只要受傷,甚至死掉,這就給秦國造成了進攻趙國的好機會。你們想想,國家的事兒要緊,還是私人的面子要緊?”
藺相如手下的人聽了這一番話,非常感動,以后看見廉頗手下的人,都小心謹慎,總是讓著他們。
藺相如的這番話,后來傳到了廉頗的耳朵里。廉頗慚愧極了。他脫掉一只袖子,露著肩膀,背了一根荊條,直奔藺相如家。藺相如連忙出來迎接廉頗。廉頗對著藺相如跪了下來,雙手捧著荊條,請藺相如鞭打自己。藺相如把荊條扔在地上,急忙用雙手扶起廉頗,給他穿好衣服,拉著他的手請他坐下。
藺相如和廉頗從此成了很要好的朋友。這兩個人一文一武,同心協力為國家辦事,秦國因此更不敢欺侮趙國了。“負荊請罪”也就成了一句成語,表示向別人道歉、承認錯誤的意思。
有關勵志的歷史故事:左腳寫出的人生
他生長在愛爾蘭的都柏林,剛出生時四肢健全,但嚴重癱瘓,讓他無法移動。他患了非常嚴重的腦性麻痹,發音不準,全身上下只有左腳能動。7歲那年,他坐著輪椅,和家人到公園玩。幾個小朋友正在比賽畫畫,他用羨慕的眼光盯著他們,“啊啊”地叫著,不肯離開。一個小朋友似乎看懂了他的意思,大聲笑道:“你連話都說不清楚,諒你也畫不出好東西來!不要吵著我們啦!”
他傷心地離開了,回到家,為了讓姐姐了解自己的意思,他用左腳從她那里抓來一支粉筆,試著畫呀畫,可就是畫不好。姐姐陪在他身邊,鼓勵他說:“我相信你能畫好,上帝只不過暫時解除了你的武裝,讓你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樣畫畫,但只要肯花工夫練習,一定可以畫出精彩的畫來。只要敢夢想,什么都做得到。”
他漸漸長大了,一直很勤奮地學習用左腳畫畫、寫字。他的家人堅信他的智力沒有障礙,只是無法與人溝通。家人下定決心要讓他盡可能過正常的生活,于是把他放在推車里,拉著他到處跑,讓他多認識外面的世界。他的左腳練得越來越靈活,他竟然學會了游泳。在家時,他總是全神貫注地練習畫畫,也開始學寫作。他的腳趾常常被磨破,但他忍著疼痛繼續練;他寫的稿子退稿很多,但他沒有灰心。他從一個失敗前進到另一個失敗,但他的熱情不減。他告訴自己再多撐一天、一個星期、一個月,再多撐一年吧,慢慢地,他發現他又有了極大的熱情。當他的畫作在全市獲獎,處女作《我的左腳》經歷多次修改也得以發表時,他感覺眼界被打開了,原來,人生充滿了可能性,他相信,前方一定會有更美好的日子。
他品嘗到了寫作和畫畫的樂趣,從此一發而不可收。雖然每畫一幅畫,每寫一篇文章,他都很吃力,腳被磨出了血泡不說,他還常常收到退稿,但他從來不肯放棄,他要擁抱每一個機會。
他的媽媽通過一位醫生的協助,將他送到約翰霍普金斯醫院,他獲得了很好的治療。他特別尊敬這位了不起的醫生,這位醫生后來不僅為他和其他腦性麻痹人士創辦了一家醫院,而且把他引入文壇。幾位愛爾蘭知名作家鼓勵他創作,他受到了很大的鼓舞。27歲時,他花了很多心血寫了小說《那些低潮的日子》。令人興奮的是,小說一經發表就榮登暢銷小說榜第一名,并被改編成電影,由丹尼爾·戴·路易斯主演,戴·路易斯也因該片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他后來又出版了六本書,另外,他也是一位積極創作的畫家。
他的名字叫克利斯帝·布朗,聽說只有左腳能動、只能發出幾個聲音的他成了知名作家、詩人和畫家,很多人非常驚訝。克利斯帝在日記中寫道:“正像姐姐曾教我的那樣,只要功夫深,沒有什么事做不到!在風雨中,要勇敢堅定;在黑暗中,要咬緊牙關前行;面對沙漠,心中要充滿綠洲。只要像蟬一樣,經歷苦痛,決不放棄,一定能一飛沖天!輪椅上的孩子都應該去嘗試每一件事!”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