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女孩名叫布布,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在童年的時候因為注射慶大霉素導致聽力殘缺,卻堅持接受與同齡人相同的教育,有著比常人更豐富的經歷。
以下是《心探索》對布布的訪談錄:
問:聽力的問題給生活帶來哪些不便呢?
布布:無法直接與人對話,接聽不了電話,聽不到敲門聲…… 最嚴重的時候,過馬路甚至反應不到汽車已經離你很近了。工作上無法加入團隊合作,無法更深入的汲取一些信息。
布布:母親是我的成就者。她以耐心、平等,給了我信任、溝通和空間,從不以世俗的常理來束縛我。父親給了我一個高度,讓我看到人生無限的可能性。男友,是我最好的伙伴。十年,相伴一起長大。更多的時候,他是我的一面鏡子,使我看到自己的不足和怯懦。他鼓勵和陪伴我一起去經歷這個世界。
其實,對我影響最大的,是我的姥姥。從小別人因我的缺陷,歧視我看扁我時,姥姥始終是最肯定我的。她沒有文化,有的是無數的人生經驗。總會在我沮喪時,告訴我人生的路還長著呢。于她的一生里,我看到了,即使害怕也要繼續,這樣你才能知道自己究竟會走到哪里。
問:你似乎能找到很多方式跟這個世界交流。但你是否會面臨傾聽和傾訴,吸收和釋放不成比例的情況,如何平衡?
布布:以前聽力較好時,習慣用聽。后來歷經完全聽不到時會抓狂。因此困惑是有的,它促使我必須去尋找另一種可能性。
“我的耳朵關閉了,我的眼睛打開了”——這曾是我一首詩里的一句話。不管是服裝、攝影、文字、行走,都是我在感知這個世界與進行自我表達。當我的吸收完全變為靜止式時,這使我的“心”卻大大的打開了,因為它賦予了我更細微的觀察力和耐心。語言便真正的淪為了工具。但我還是擁有可以用動態的方式去傳達給別人的能力。于是,在靜止與動態間,我成為了一個遵從內心的傳遞者。
問:過去的經歷中,面對外界,面對自己的缺憾,你覺得最難克服的是什么?
布布:是自己今年二月份時,我的眼睛做了手術。術后,看不到,也聽不見。在這個世界,你只有你自己。畫曼陀羅時,把筆統統倒在桌面上。看不清筆尖的顏色,索性就摸到哪支用哪支。等到一個星期后,能看到自己的畫時十分驚奇。于是寫下“無•覺”。
問:每一個生命都有不同程度的殘缺,對此你怎么看?
布布:也許這就是意義,學會嗅出生命背后的潛藏。每一個殘缺的角落里都藏著不可估量的你自己!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