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科普小故事把一些科學現象揉進故事里,把深奧的科學道理講得通俗易懂。而孩子們在小時候會對這個世界的很多現象有著強烈的好奇心,這時候給他們講一些科普小故事是非常合適的。勵志人生網的小編給大家精選了3則小學生科普小故事,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生科普小故事一:為什么不能摸癩蛤蟆?
娟娟的姑姑家在農村。在離姑姑家不遠的小池塘旁,常常有好多癩蛤蟆在曬太陽。姑姑叮囑娟娟說:“娟娟,癩蛤蟆可不能用手摸,摸了會長癩的!”于是娟娟就去問表哥:“用手摸癩蛤蟆是會長癩嗎?”表哥卻告訴娟娟,摸癩蛤蟆不會長癩。癩蛤蟆的學名叫做蟾蜍,它和青蛙一樣,能消滅很多害蟲。可是它的尊容卻遠不如青蛙那樣順眼,尤其是那遍布全身的癩疙瘩,看上去令人生厭。因此,老人們都說,摸了這癩疙瘩,手上就會長癩。
其實,這是錯怪它了。“不過,”表哥又說,“雖然摸癩蛤蟆不會長癩,可還是不要隨便去摸它,因為在癩蛤蟆頭部兩邊的毒腺里,能射出一種乳白色的液體,名叫‘蟾酥’,蟾酥可以用來配制中藥。當你去摸癩蛤蟆時,它就會噴射出這種液體,蟾酥弄到手上,只要一沖就沒事兒了,可要是弄到眼睛里,眼睛就會變得又腫又疼。所以,最好還是不要用手去摸癩蛤蟆。”
拓展閱讀:蟾蜍俗稱為癩蛤蟆,很多人都不喜歡它,其實,它不僅是殺蟲能手,還是活的晴雨計,可以預報天氣。在晴朗的白天,蟾蜍就躲在陰溝、石窟、洞穴或者墻角處,直到晚上才出來覓食;而天氣陰沉即將下雨的白天,它也合出來覓食,這是為什么呢?原來蟾蜍的肺呼吸功效不大,還需要依靠皮膚來幫助,氧氣溶解在皮膚的粘液中,再由皮膚進入血液中。所以它怕干燥,喜歡潮濕,降雨之前空氣潮濕,它在下雨前便出來活動。另外,蟾蜍的叫聲也可以預報天氣。春末夏初,它發出“蟈蟈、蟈蟈”的叫聲,預示不久將要下雨;夏季陰雨天的時候,它發出“鼓、鼓、鼓”的叫聲,而且聲音清脆響亮則表示天氣要轉晴了;如果接連在陰雨天之后不斷地叫,那么一次大的陣雨天氣即將來臨了。
小學生科普小故事二:金冠之謎
赫農王讓金匠替他做了一頂純金的王冠,做好后,國王疑心工匠在金冠中摻了銀子,但這頂金冠確與當初交給金匠的純金一樣重,到底工匠有沒有搗鬼呢?既想檢驗真假,又不能破壞王冠,這個問題不僅難倒了國王,也使諸大臣們面面相覷。后來,國王將它交給了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冥思苦想出很多方法,但都失敗了。有一天,他去澡堂洗澡,他一邊坐進澡盆里,一邊看到水往外溢,同時感到身體被輕輕拖起。他突然恍然大悟,跳出澡盆,連衣服都顧不得穿就直向王宮奔去,一路大聲很著“尤里卡”, “尤里卡”(Fureka,我知道了)原來他想到,如果王冠放入水中后,排出的水量不等于同等重量的金子排出的水量,那肯定是摻了別的金屬。這就是有名的浮力定律,既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物體所排出液體的重量。后來,該定律就被命名為阿基米德定律。
小學生科普小故事三:有趣的石灰家族
石灰是人們生活中常見的物質。石灰家族里有名叫生石灰、熟石灰、石灰水、石灰乳、堿石灰等的兄弟姐妹,啊還有他們的媽媽,媽媽叫石灰石。剛學化學的同學,可能丟于他們各自的面貌還弄不清楚,我來介紹一下:
石灰石,生在深山里,是一種青色的石頭。石灰石的山,一般風景較優美,入桂林多石灰石,那里青山綠水,有許多大溶洞,形成了許多石筍、石鐘乳。石灰石比較堅硬,鐵路的路基常用石灰石了建筑。石灰石的主要化學成分是碳酸鈣(CaCO3),她又是水泥和其它工業的原料。于石灰石成分相同的是她的妹妹,名叫大理石,她張得潔白、晶亮,漂亮極了,她是高級建筑物的裝飾材料。石灰石通過鍛燒變成生石灰。
生石灰的成分是氧化鈣(CaO),白色塊狀物,他的吸水性很強,常用作干燥劑,它于水反應變成熟石灰。
熟石灰的成分是氫氧化鈣〔Ca(OH)2〕,白色粉末,具有強烈的腐蝕性,因此又名苛性鈣,主要用作建筑材料,室內墻壁、砌磚的料漿缺她不行。化工方面用她制漂白粉。因為她是生石灰加水消化而成的,因此又名消石灰。
石灰乳是混濁的石灰水,又稱氫氧化鈣混濁液,它是固體和液體的混合物。常用了涂刷舊墻壁、配制波爾多(與硫酸銅配合)和石硫合劑(于硫磺配合)用作農藥殺蟲。
石灰水是氫氧化鈣的溶液。石灰乳澄清(通過靜置)后的上層清液是飽和的石灰水,堿性很強,家庭里用它來做米豆腐。
堿石灰,是氧化鈣與氫氧化鈉的混合物。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