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連一次冒險都沒有的人生很無聊,至少也要有些事能在人心上掀起些波瀾。馬化騰說,一個希望成功的人敢于冒很大的風險。 勵志故事網的小編今天給大家分享幾則敢于冒險而成功的小故事及例子,一起來看看吧。
故事1活在冒險之中
貝多芬的一生,總是不斷地在挑戰自己的生存意義,因為在他的人生當中,幾乎沒有一刻是順利的。
甚至對一位音樂家來說最重要的聽覺,也在他二十七歲時開始漸漸衰退,而他大部分的樂曲,幾乎是在這之后寫成的,包括令人蕩氣回腸的《命運交響曲》。
貝多芬在耳聾后曾經寫過這樣一段話:“耳鳴夜以繼日地無休無止,我的生活真的不幸極了。對于我的工作,這病癥太可怕了。”又寫道:“身旁的人聽到遠處飄來的笛聲和牧人的歌唱,我卻一點也聽不到,我失望極了,幾次想要了此殘生,但對藝術的向往之情阻止了我。”
如果貝多芬被命運打倒了,那我們就永遠不會知道貝多芬這個人,也無緣聽到他偉大的音樂,更不知道一個人的生命力可以如此驚人,即使失去聽覺,生活在沒有幸福的日子里,仍然能夠創作出帶給人類幸福的美妙樂章。
【感悟】
即使是對生命一帆風順的人來說,不斷地向生命中真實的、困難的、不容易達成的事情冒險,都是體察真實生命,找到存在于內心那種澎湃感覺的最好辦法。
故事2冒險硬漢
每個人都有趨吉避兇的本能,對于危險的、令人害怕的、恐懼的事物,想盡辦法遠遠地逃避都還來不及,可是,還是會有一些人冒險地反其道而行,偏偏要往危險的地方去。為什么呢?
締造法國第五共和國,并擔任過法國總統的戴高樂,就是個堅強的冒險硬漢。
1940年夏天,德國侵入法國,法國貝當總統很快投降,可是戴高樂選擇逃到倫敦,他說:“法國只是打了一次敗仗,而不是打敗了整個戰爭。”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戴高樂在國外領導自由法國運動,不屈服、不投降、抵抗德國到底,終于獲得勝利,恢復了法國的光榮與國際地位。此后大約三十年的時間,他一直是法國人的精神領袖。
【感悟】
猜疑的想法、不安的躊躇、猶豫的腳步、可憐的投訴,絕不是拯救悲慘之道,絕不能讓你恢復自由之身。抵抗暴力、堅強地挺立、永不屈服、奮戰到底,你才能開始呼喊,要諸神伸出了神圣救援之手。
故事3 敢于冒險的跨越者
縱觀古今中外歷史,那些藐視和不顧嚴重的生理缺陷而成功者比比皆是。
在現實中,斯蒂芬霍金是個神經系統失調的人,這嚴重地影響了他的說話能力,并把他禁錮在輪椅上。但他在理論物理方面所做的工作,成為當代解釋宇宙的最重要的理論之一。按他同事的說法:“他之于愛因斯坦,正如愛因斯坦之于牛頓。”
圖魯斯勞特瑞克,也是一位畸形而矮小的人,但他創造的杰出繪畫,使其成為印象派時代最偉人的人才之一。盡管他身材矮小,但他卻被視為一位巨人。
盡管這些人都有難以逾越的生理障礙,但他們還是在生活的實踐和敢于跨越的冒險中成功了。假若他們在抱怨自身不幸和身體缺陷中度過了他們富有創造性的寶貴時光,那么,除了逐漸衰老外,他們將一事無成。
在人類的實踐史和認識史中,失敗的事件和不正確的認識曾耗費了人們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甚至可以這樣說,成功往往是從失敗開始,并伴隨著失敗而獲得的。因此,做一個挑戰自我的跨越者,去冒險,去經歷,你才能完成真正的自己。
【感悟】
世界上任何一位有偉大創舉的人,無一列外地都是敢于跨越冒險的人。他們有的敢于跨越生理上的,有的敢于跨越心理上的,無論是哪種跨越對未知來說都是一種冒險。
熱門專題:- 评论
-
最新评论
一日理发过后,在女生楼下碰到好友,好友说“吆,小伙,今天很精神氨我笑着说“没有,只是剪了个酷头而已! ”话音刚落,二楼一女生探出头来冲我大叫“谁拣了裤头???拿出来看看是不是我丢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