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陽并非生來就是英語天才。小時候,李陽只是一個普通的孩子,他害羞、內向,不敢見陌生人、不敢接電話、不敢去看電影,甚至做理療時儀器漏電灼傷了臉也不敢出聲。1986年李陽考進遠在大西北的蘭州大學工程力學系。進入大學后的李陽,生活沒有出現亮色,第一學期期末考試中,李陽名列全年級倒數,英語連續兩個學期考試不及格。
大學二年級上學期即將結束時,李陽已是13門功課不及格,他覺得很丟人,告訴自己必須從灰色的生活中突圍出來!他選擇了英語作為突破口,發誓要通過4個月后舉行的國家英語四級考試。
這時的李陽,也像別人一樣,開始大量做題。很偶然的一次,李陽發現,在大聲朗讀英語時,注意力會變得很集中,于是他就天天跑到校園的空曠處去大喊英語,直到把歷屆四級考試題脫口而出。十幾天后,李陽來到英語角,別人很驚奇地說:“李陽,你的英語聽上去好多了。”一語驚醒夢中人!李陽想:這樣大喊大叫也許是學英語的一個好方法。為了防止自己半途而廢,李陽約了他們班學習最刻苦的一個同學每天中午一起去喊英語。
在蘭州大學的烈士亭,李陽和他的同學頂著凜冽的寒風,從1987年冬一直喊到1988年春。4個月的時間里,李陽復述了10多本英文原版書,背熟了大量四級考題。每天,李陽的口袋里裝滿了抄著各種英語句子的紙條,一有空就掏出來念叨一番,從宿舍到教室,從教室到食堂,李陽的嘴總是在不斷地運動著。4個月下來,李陽的舌頭不再僵硬,耳朵不再失靈,反應不再遲鈍。
在當年的英語四級考試中,李陽只用50分鐘,就答完了試卷,并六級考試揭榜了,他用了50分鐘就交卷并獲全校第二名(第一名后來參加了李陽的口語培訓班),隨即又在全校演講比賽中奪魁。“蘭大”為之震動,師生們奔走相告,全系專門開了表彰大會,學校還特地頒發了獎狀,掛在了系辦公室,特別風光,讓李陽著實露了把臉。
他能學好英語不僅讓自己吃驚,更讓別人大吃一驚。后來,他在北京撞上了高中的同學。那人還瞪著他說:“李陽,你就是‘瘋狂英語’李陽”,那人笑得直打跌,“你居然還會說英文?”
僅次于死亡的可怕經歷 李陽創造英語“奇跡”的消息不脛而走,熟悉的,不熟悉的,都纏著他討教經驗。于是,一得意,他就產生了開個講座,把自己的方法廣而告之的念頭。
這個決定對于當時的李陽是個莫大的挑戰。因為別看他現在口若懸河,伶牙俐齒,小時候的李陽極其內向,甚至初三那陣子,他為了治療鼻炎而去理療,電極漏電了,他都硬忍著不吱聲,疼得渾身出汗,衣服都濕透了,等醫生發覺,電極已在他臉上燙下了一個傷疤。
等上了大學,李陽愈發覺得內向是自己的大敵。為了打敗這個宿敵,他又一次“狂性大發”。他蓄起長發,還特地戴上耳環,在蘭州街間招搖過市(請想象一下,這可是80年代末的蘭州)。過往路人無不側目,李陽又一次被別人當成了瘋子。
然而在數百人面前演講可不是鬧著玩的,對于李陽而言,“丟掉羞怯”的考驗才剛剛來臨。為了超越個性,他把自己置于死地而后生,在校園公告欄貼了張榜子說:李陽將于某月某曰在某地演講,講講是怎么在四個月里由英語考試不及格變為全校第二名的。而在演講前幾天,他把所有的同寢室的同學都變成自己的聽眾,對著他們他一遍又一遍地練。
在不斷的臨陣磨槍中,他把自己四個月來的實踐加以總結。他發現相對于傳統的英語學習而言,自己的方法注重的是口語,講究的是句子。他開始反省以前教學中的記語法和背單詞,認為它們正是造成中國人“學習英語十載,依舊有口難言”的罪魁禍首。他質問說:“英語為什么要分成口語、聽力、閱讀和寫作?難道我們教孩子學習漢語時,也會一樣樣分開來教,會說,‘啊,孩子一歲了,該讓他練練聽力了。’”
準備是準備了,可李陽對第一次公開演講,心里實在是沒譜。為了表示隆重,他特地穿上了中山裝。可是當晚,他緊張得吃不下飯,胃里像打了結,直想嘔吐。最后一刻來臨了,朋友們在后一推,他差點絆倒在臺階上。
前十分鐘,他站在臺上,口干舌燥,很尷尬。慢慢的,他的瘋狂理念征服了臺下近三百名聽眾,他們鼓掌認同,而李陽也越講越溜了。
這位李陽日后成名奠定了基礎!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