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我們家是中國各類大學生的博物館:我爸爸是解放前的大學畢業生,哥哥是解放后、文革前的大學畢業生,我和弟弟、妹妹分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的函授、電大、夜大畢業生。可有誰知道,我們一家這五個大學生是在逆境和苦難中造就出來的呢?
我爸爸解放前憑著努力和勤奮,考上了當時為數不多的公費大學——北洋大學(現在的天津大學),從師于茅以升等老教授,專攻土木建筑。1938年畢業后,他曾參加過粵漢鐵路、滇緬鐵路、衡陽飛機場等設計工作。他的職務也由助理工程師逐步提升為工程師、高級工程師。1948年,在他擔任長沙鐵路工務段段長期間,國民黨西南行轅公署行政長官白崇禧派人給他400大洋,讓他炸毀衡陽鐵路,企圖阻止解放軍南下。他斷然拒絕了。這使得他能在1984年以和平起義、投誠人員的身份得以平反。可是,這并沒有抵銷爸爸上大學期間參加過國民黨的“罪過”。1951年的鎮反運動,他因為沒有交代上述“罪行”而被判處五年徒刑;文化大革命又被清洗回湖南老家,直到1979年才恢復工作。他發揮才能的黃金時代被剝奪了,也給兒女們的生活、學習帶來了數不清的災難。
在父親服刑期間,哥哥該考大學了。可是,媽媽一個月四十來元的工資,養活我們兄妹幾個尚且不夠,又怎能供哥哥上大學呢?作為家中的長子,哥哥毅然而鄭重地向媽媽提出退學,擺小攤掙錢養活弟弟妹妹的要求。媽媽摟著他哭呀哭,哭紅了眼眶,苦干了眼淚。
媽媽出生在湖南湘鄉的一個大戶人家,解放前教過幾年小學,深知教育的重要性。為了讓孩子繼續上學,她橫下一條心:就是去要飯,也不能讓孩子退學!她加班加點地干活,下班后再糊紙盒,并到處借錢。她有一個小本,上面記著我們跟誰借的錢、借了多少、借錢的時間等等,不管是三元五元,都在小本本上記得一清二楚。她老人家在林中的時候,還鄭重地告誡我們:“一定要把借的錢還上!人家的滴水之恩,我們一定要當涌泉相報!”
哥哥終于沒有成為攤販。他考上了北京石油學院!現在,他成了中原油田的高級工程師。他已經退了休,在北京女兒的家里盡享天倫之樂。
我呢,1965年高中畢業后去了寧夏生產兵團農建13師,一去就是15年,在這15年中,人們對我的稱謂不斷變化;農工、黑五類狗崽子、統計、中學教師……在這15年中,我沒有放棄努力,讀書看書,后來又迷上了新聞寫作和小說創作。有一天,我坐在我管理的稻田水渠旁寫稿子,因為長期勞累、營養極度不良,又是在毒陽下寫作,我虛脫了……兩眼一黑,兩腿一軟,就掉到水渠里……被渠水沖醒后,我作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稿紙攤開,在陽光下晾曬。后來,我成了《寧夏日報》、《人民軍墾報》、寧夏人民廣播電臺的優秀通訊員。1976年,又在《寧夏文藝》上發表了第一篇小說。1979年我回京后,發表了幾十萬字的小說、散文、報告文學、相聲、快板、論文、書稿等作品,并多次獲得過《北京晚報》、《中國青年報》等報刊大獎。
1978年,我考上了寧夏廣播電視大學;1979年返京后,我又考上了中國人民大學函授中文專業,堅持5年業余學習,取得了大學本科畢業文憑,并以優異成績被《旅游》雜志聘任,當上了編輯、記者。
我弟弟1965年高中畢業后,得了急性黃疸性肝炎,因而沒有上山下鄉。那時,我們的父母、弟弟、妹妹都被趕回了老家,哥哥分配到外地,我又上山下鄉,家里只剩下他一個人。他的“懶惰”天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家里的鍋碗瓢盆擺了滿地,屋里根本就沒有下腳的地方,滿桌子滿床都折著頁的書。你問他房租是多少,他答不上來,而你問他折的書是第幾頁,他卻了如指掌。為了把省下的電錢和煤錢給父母寄去,他冬天也不生火、不點燈,晚上跑到工廠去看書,伴著轟鳴的機床睡覺……在這種極艱苦的條件下,他自學了《高等數學》、《機械制圖》等課程,并在1979年考上了北京廣播電視大學。上學后,他得了高血壓病,他他還是艱難地學完了所有課程,取得了大專文憑,并且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我妹妹的境遇比我弟弟也好不了多少。
1971年,她在一個好心人的幫助下,“曲線返城”,回到了北京大興縣魏善莊。
所謂“曲線返城”,就是在外地插隊或被遷趕的女知青,用出嫁為代價返回市郊區。我妹妹嫁到大興縣魏善莊后,白天下地刨高粱、耪玉米、喂豬,晚上回來堅持看書。就在這時,我媽媽得了癌癥。妹妹雖然掙的是女社員中的最高工分,但這8分錢只能換一斤棒子!我妹夫為了給我妹妹分擔痛苦,騎車往返二百多里路,跑到北京城里,賣了200毫升血,換了30元錢給我媽媽看病。他還擔負了照看兩個孩子和料理全部家務的重任。
妹妹在丈夫自我犧牲精神的感召下,發奮讀書,終于在1983年她35周歲的時候,以兩個孩子母親的身份,考上了北京師范學院夜大學俄語系,并翻譯出版了小說《列寧的青少年時代》。她在工作中也多年被評為“先進工作者”,還因搶救孕婦而立過三等功。
巴爾扎克說過:“世界上的事情永遠不是絕對的,結果完全因人而異。苦難對于天才是一塊墊腳石……對能干的人是一筆財富,對弱者是萬丈深淵。”我們一家五個大學生,都是在逆境和苦難中奮斗成功的。我們也許應該感謝逆境和苦難!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