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住氣,成大器”,這并非是老于世故的處世哲學,而是對任何人來說都適用的生存智慧,是在當今社會中必須遵守的人性叢林法則。面對世間百態,我們要壓住自己內心的不平、消沉和躁動,在小處忍讓,才能在大處獲勝。
古往今來,無數成大事者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都經歷過艱難曲折,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就舉出許多例子:“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就連司馬遷本人,也是在遭遇宮刑之后發憤著書,才有“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傳唱于世。如果他們在面對這些困難挫折時不能沉住氣,那么如何能在中國歷史上留下光輝篇章呢?
沒有人能夠一輩子交好運,也沒有人會一輩子走背運,每個人都不可能隨隨便便就收獲成功,失敗、打擊、痛苦都是成功前必須要經歷和承受的。在面對黑暗的時候只有沉住氣,才能等到日出。
1993年,陳天橋以優異的成績與另外17名優秀學生獲得了提前一年畢業的機會。畢業時的喧鬧還猶在眼前,但陳天橋卻出乎意料地迎來了自己長達十個月被“雪藏”的經歷:當時,滿懷抱負的陳天橋被分配到陸家嘴集團公司,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每天在一個小房間里放映有關集團情況介紹的錄像片。而這一放,就是十個月。
在這十個月里,陳天橋根本無法去跟別人談論自己的遠大理想,也沒辦法在簡單的放映工作中施展他的才智和抱負,他第一次感受到了人生巨大的落差。此時年僅20歲的陳天橋卻提前品嘗到了寂寞的滋味。
畢竟,自己是一個堂堂的復旦畢業生,而且還是一名跳級生,又是全市優秀學生干部,過來就讓我干這個。對于20多歲年輕氣盛的人來說,這種情況下很少有人會留下來,但陳天橋留下來了。
熱門專題:收藏文章
- 评论
8人参与,8条评论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