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個朋友,簡稱為Z吧,五年前認識他的時候,他是一家小公司的軟件程序員,而五年后他還在那家公司,依然是一名普通的程序員。(這時候可能很多人會得出一個結論,程序員是吃青春飯的,過了三十就不值錢了。我非常不同意這個觀點,后面會詳細闡述),算起來,他工作也有十多年了,但是,他卻告訴我,他的工資已經好幾年沒有漲過了。有大環境的原因,畢竟他所處的傳統軟件行業普遍效益不是很好,工資沒錢賺,自然不會給他們加工資。而具體到個人的情況,雖然很多人不滿意待遇紛紛跳槽了,而他雖然也想過跳槽,但是,總感覺自己好像沒有底氣,再說在這家小公司也習慣了,離家也不遠,不知不覺間就這么混過來了。
直到有一天他參加同學聚會,才發現他的待遇和發展已經遠遠落后于同齡人了,稅前4k,而很多人的待遇已經在這個數字前加上了個1。此時,他才后悔不已,當初不應該貪圖安逸,結果工作十年,卻只是拿相當于工作三年人的工資。(IT行業的工資水平還是不錯,只是因為加班多,付出多。我前幾天幫忙推薦了一個畢業五年的女孩子,大專,10k多,才87年)
于是,他開始著手找工作了,也不斷的翻看人才招聘網。結果發現他現在求職存在著很大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四點:
首先,雖然他看起來有了10年的編程經驗,但是代碼卻寫的很糟糕。之所以說很糟一方面是他寫代碼的時候就像工廠的操作工一樣,只注重功能的實現,不注重優化和改進。導致他的代碼看上去很粗糙,一點都不精致。經驗很保貴,但只靠經驗是不夠的。(就像下棋一樣,假如你用心研究,復習,不斷挑戰自己,也許可以成為一名大師。但不斷用懶散的方式去玩棋,下20年也只是一個"臭棋簍子“。)
其次,他由于最近幾年一直在一家公司,而公司的業務內容變化不大,要求的編程語言也沒有很大的改進,再加上他自己惰性比較強,空閑的時候沒有想過如何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這就決定了他的知識面和編程能力是一個軟肋。工作十多年,只能做一個初級程序員做的事情,只不過比一般人熟練而已,很難稱之為核心競爭力。
同時,做IT的人都知道,很多項目都是一個團隊配合實現,有的做前臺開發,有的做后臺開發,還有的做DBA,這樣做下來很容易導致一個人可能只懂某個方面的知識結構,出去以后發現待遇不會有太大的提升。而他自己也沒有想過這些方面的內容,導致他真正找工作的時候發現很多公司的招聘要求都要懂一些,而他只能望高薪崗位興嘆了。
最后,衡量一個人的能力如何,不僅僅是會做事,還應該用簡練、通俗易懂的語言告訴別人,而這個朋友他就像《泰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