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篇《一個上海交大畢業生的自白:我為什么回昆明炒香辣蟹?》的文章在朋友圈里被數次轉載,引起了很多目前遇到就業困難的大學生共鳴。來看看這位云南昆明大學生的自白:我為什么回昆明炒香辣蟹?
分享原文如下:
我是一個吃貨,一個追求極致的吃貨,高考考了兩次,第一次超出一本線80多分,但是認為自己沒有發揮好,不顧家人及校長的勸阻,索性復讀又來一次,第二次一不小心成為開遠市狀元,之后我進入上海交通大學,并在畢業后留在上海做房地產營銷工作。
工作期間,我在全國各地經歷了多個樓盤,體驗到地產行業的突飛猛進,我也開始憧憬在魔都的未來,但是不知道為什么,我總在懷戀家鄉的味道。滬上美食多,南翔小籠包、小楊生煎、糖醋小排、蟹粉豆腐、紅燒肉、白斬雞、大閘蟹……樣子好看、吃法講究,但始終讓我這個云南吃貨覺得不適,最關鍵的就是:不辣!在上海5年,我吃遍了上海的大街小巷,始終找不到高中時代的辣味。
我也曾自己做帶有“辣味”的飯菜,江南水鄉以蟹出名,首當其沖我做的就是辣螃蟹,結果發現喜歡清淡口味的上海朋友無法品味這股辣味,但因此,我喜愛上了做辣螃蟹!也萌生了從事餐飲業的念頭。
我是一個追求極致的人,相信憑借自己的激情與熱血可以做到任何事情,在大二暑假我和室友2個人歷時11天,騎行1500公里,從上海騎自行車去北京;大三期間,我先后挑戰并完成了上海馬拉松和杭州馬拉松;工作第一年間,我們為了完成項目銷售任務,連續3個多月沒有休息一天,創造了多個銷售奇跡,其中我們團隊在碧桂園十里銀灘項目開盤銷售35億;在恒大海上威尼斯項目開盤銷售20億。
憑借著自己對極致的追求,我決定放棄在上海高薪工作,回云南追尋屬于家鄉的辣味!
我在昆明依舊從事房地產營銷工作,經常一個人加班到凌晨,但為了追求從事餐飲業的目標,我邊工作邊學習炒辣螃蟹,在這期間,我和地產圈的一個朋友一拍即合,我們去地州拜師學藝,在準備了1年多的時間,“蟹滄海.香辣蟹”應運而生。
俗話說:江西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咱們云南人估計就是不能沒有辣,為了融合蟹肉的鮮美和辣椒的香與辣,調教出讓昆明人滿意的辣味,但又不掩蓋蟹的香味,我們尋找了幾十家配料店,采購了上百種辣椒,最后精選出了6種辣椒調料及4種辣椒組合;如果說辣椒是“蟹滄海香辣蟹”的配料之王,那醬料才是“蟹滄海香辣蟹”的靈魂,采用祖傳秘制香辣醬的蟹滄海一出生便被貼上了具有“專屬私房味道”的標簽,當然為了適合辣螃蟹的調配,我們也在醬料的熬制過程中對醬料改動,經歷多次嘗試,只為調出原料和各種大料的最佳比例,更適合鮮蟹的香辣口感;
“調和無人能見,存心自有天知”,為了“研發”出理想的香辣蟹,我們用掉了85斤螃蟹和上百斤配料,把廚房變成了實驗室……最終,我們總結出了一套控制香辣蟹質量的流程;在我們產品的背后,佐料上所做的各種調和無人能看得見,正是這個地方讓我們占了優勢,我們舍得,我們舍得買最好的作料,我們舍得買最新鮮的活螃蟹現殺現炒,我們絕對不用凍的或者死螃蟹,這在我們的經營里是決定不允許的。所以在我們在剛推出“蟹滄海.香辣蟹”的時候得到了客戶的一致好評,我享受著每一份香辣蟹帶給我的實實在在的成就感。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