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家的孩子打電話回家都是說:“爸媽,我沒錢用啦,快點給我打一些。”我們家是爹媽主動問:“還有沒有生活費?沒有你就說,我都忘了上次什么時候給你的。不要委屈自己啊。”我篤定地開玩笑說:“夠用,沒有我會說的。我可好養了,就算一日三餐吃饅頭,喝食堂的免費湯水,我都能茁壯成長。“當然,我不可能那么慘啦!
大二時,身邊的小伙伴三三兩兩地出國交換,我也聞風而動。我跟小伙伴們了解情況,粗略計算了交換半年的費用,算下來,包括機票、學費、食宿等等,大概要8萬塊。這筆費用不算少,在我家是需要開個小會商議商議的。
跟爹媽坐下來,我提了出國交換的想法。當我還在絞盡腦汁地找更多理由時,老爸竟然二話沒說就同意了!原因有三:一是出國能開眼界;二是老爸認為工作單位都喜歡招有海外經歷的員工;三是咱們的家庭經濟條件允許。必須支持!
兵荒馬亂地申報成功后,我便跟著大部隊飛到美國。到了美國,我才發現學費往上浮動了1400多美元,經費驟然緊張??墒?,我才跟父母夸下海口:“真的一分錢都不會多。”一眨眼的工夫就被打臉了,馬上就跟爹媽張口加錢,我有點抹不開面。所以,我一邊應付著強大的課業壓力,一邊精打細算地花錢。老實說,我從來沒有過過這么苦逼的生活,購物要算到小數點后兩位;每買一樣東西,“錢錢錢”都會讓我的神經痛半天;每參加一項活動,就仿佛看到經費在燃燒。最悲催的時候,我煮了一鍋稀飯配一瓶老干媽,從早吃到晚。想想自己曾在祖國遙想在美國的高級餐廳吃高檔牛排、喝紅酒,眼下這畫風真是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