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贛中依然山野披綠,生機盎然。踏著薄霧,我們來到了井岡山市睦村鄉蕉塘村,采訪當地一位退而不休的致富帶頭人——傅艷輝,一位有著40多年黨齡的退休干部。
聽說記者來采訪,傅艷輝丟下鋤頭,直接從果園中跑出來迎接我們。高高的個子,黑黑的皮膚,身著勞動服,卷起的褲筒下是一雙沾滿泥土的解放鞋。樸實、勤勞、干練,這是傅艷輝給我們的第一印象。
沿著蜿蜒陡峭的泥濘小路,傅艷輝拉著我們參觀他的種植園。爬上一個半山腰,只見四周密密麻麻種滿了綠油油的油茶樹,一層層,均勻地分布在山丘中開墾好的坎壟上。指著1株1米左右高的油茶樹,傅艷輝告訴我們,這里四周的幾個山頭都種植這種高產油茶,有700多畝,都是他們合作社的。“這些油茶已經種植了三四年,再過兩年就能掛果賺錢了。”傅艷輝話語間充滿對未來美好的期待。
翻過一座山頭,我們來到傅艷輝的果園。一排排的梨樹,讓人驚嘆的是這梨園曾經是一片荒山。傅艷輝介紹,這種梨叫柰梨,是井岡山當地特有的梨種,果園里面還有井岡蜜柚、黃桃水果等等,面積近200畝。走著走著,不經意間,我們便來到了合作社的辦公場所,一個30多平方米的小房間。“井岡山市油背果業種植專業合作社”幾個大字映入眼簾,格外顯眼,宣傳欄上一幅幅圖片記錄了合作社的成長歷程;辦公室的桌子上則是堆放著一摞摞的油茶種植手冊、黃桃種植手冊,會議記錄本等等。看得出來,合作社社員們做事的細致。
為我們沏好茶,傅艷輝和我們聊起了合作社的發展和他的致富夢。部隊轉業回來后,傅艷輝分配在當地鄉政府,做過副鄉長、人武部長。1995年在廣東下海經商,2009年又返鄉創業。退休后,本可以安心含飴弄孫,可傅艷輝是個閑不住的人,看到村里整片整片的土地荒蕪,一些村民還沒有脫貧,于是,便有了帶領大家一起致富的念頭。“起初,大家對加入合作社種植油茶水果什么的都有懷疑,不感興趣,只想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過日子。”傅艷輝說。
為了打消大家的顧慮,傅艷輝帶頭出資,領著幾個村民到南昌、豐城參觀、學習、培訓,看看人家是怎么通過種油茶種果樹致富的。這么一出門,村民們的眼界一下開闊了??吹饺思夷馨延筒璺N好,自己家山更綠、地更肥,怎么會種不活茶樹?大家憋足了干勁,紛紛入股,于是合作社規模越來越大,還吸引了村子周邊的7個村民小組。入股的農戶從起初的19戶,壯大到現在132戶,其中有貧困戶27戶。加入合作社的村民既是股東,又能在合作社干活領取工資,日子越過越好。
有了想法、有了土地、有了技術,資金是個難題。傅艷輝說:“好在現在國家推出精準扶貧,我們地方還成立了扶貧發展基金。”井岡山農業銀行還主動上門,為合作社提供貼息貸款,3年來累計貸款100余萬元,而且貸款期限長,前幾年只需交利息,解決了他們的“無米”之難和后顧之憂。
“說起來,還是國家的政策好,如果我們現在不好好發展,就失去了脫貧致富的最佳時機。”傅艷輝不禁感嘆起國家的好政策,“我靠積蓄完全可以過上不錯的日子,但我愿意這么折騰,就是因為我是一名老黨員。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叫富,我們村還有一些貧困戶生活十分困難,但通過加入合作社,就有了一定的資金來源,有了一定的生活保障。”
質樸真誠的感慨,讓人不禁肅然起敬。臨行時,傅艷輝一直拉著我們的手說,再過兩年油茶就可以結果榨油了,到時候可要再來,見證村民們一起過上小康的日子。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