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人糾結:想自己創業,可又不知道干什么。大多數人只是說說而已,往往沒有下文,頂多茶余飯后一場所謂深度討論,散后,各自還是一成不變地干著那份抱怨了許多次的工作。但還是有那么小部分人則付諸行動,甭管成功與否,基本都有收獲。
去年,我和家人去泰國清邁旅游,認識了一對80后小夫妻。我們租用他們的七人座商務車在清邁城里晃蕩了幾天,由此聊到了他們的創業經歷。這對小夫妻是上海人。在上海,他們曾經有一家自己的公司,做紡織品的,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后來關了門。也想過干其他行業,可嘗試了幾次,似乎缺少運氣,如今來清邁創業已經一年半了。熟悉的國內不待著,怎么會想到來清邁找機會?這是我們所好奇的。
女孩告訴我們,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們來泰國自助游,對清邁的印象特別好。兩人甚至想到這里來養老,各種暢想之后,突然就有個大膽的想法:國內找不到好的創業機會,干脆到泰國來碰碰運氣,說不定立下足來。“想法容易,實現可沒那么容易。我們花了兩年時間證明這個想法的可行性,又花了足足一年的時間說服兩家的老人接受這個決定。”初步印象很好,但真正要創業可不能掉以輕心。兩人跑遍泰國大大小小的城市,綜合了各種條件因素,最終還是確定在清邁開始自己的夢想。兩人的決定遭到了雙方家人的全部否定。理由很簡單:山高水遠的,語言又不通,創業難度更大??蓛扇私涍^一圈考察后,更堅定了到泰國創業的想法。經過一年的溝通和說服,兩人終于帶著資金踏上了泰國的土地。
在清邁,夫妻兩人最先是炒房。在考察的過程中,兩人覺得泰國的地產市場跟國內很相似,且剛剛起步,房價還不高,升值潛力卻很大。很快,他們買了一套小公寓。在買房的過程中,他們發現作為外國人的他們在泰國炒房并沒有多少利潤空間,且政策風險比較大。在泰國,當地人買房,連土地一起,買的是永久居留權,且價格便宜。對外國人來此地購房,則是70年的使用權,單價偏高不說,且各種稅費疊加。最關鍵的還是政策不穩定,外賓買房權益不受保護。
找房源、購房產的過程中,夫妻倆結識了不少朋友,了解了很多當地的信息。他們發現,隨著來清邁自助游的中國人增加,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當地包車自由行,因為語言不通擔心交流不暢,國人大多喜歡找會中文交流的司機。這個需求讓夫妻倆嗅到了商機。兩人購置完公寓后,果斷放棄繼續炒房的計劃,花幾萬買了一輛二手的商務車,開始做起了包車的生意。萬事開頭難。剛開始,生意都是通過國內朋友介紹,零星著干,女孩利用空閑時間還報了泰語學習班。
半年后,隨著朋友推薦、老顧客帶新客源、淘寶店接單等等多種渠道的開發,夫妻倆越來越忙碌:一輛車不夠,又買一輛大點的商務車;兩人一起接單不行,便各自帶游客走不同線路;以前兩口子還經常一起吃飯,如今只有晚上各自先后回到家中,匆匆交流、安排好第二天的行程后,趕緊睡覺休息……“我們現在一天幾個單在跑,這會把你們送到動物園以后,我還得趕緊去機場接另外一撥人,送他們回到酒店,我再掉頭回來接你們。”女孩對我們說著手上正安排的幾單生意,時間交錯,線路各異,我們聽得云里霧里,對方則井井有條,一絲不亂。
回到國內,我們依然保持著網絡聯系。女孩告訴我,他們的生意越來越多,兩輛車跑不過來,他們就把生意介紹給自己的同行。與此同時,在包車的過程中,他們發現了更多的旅游商機,推動著他們計劃在當地開一個小型旅游公司,招聘幾個人,拓展更多新業務。國外創業道路的順利是他們自己也沒有想到的。
這個成功在很多人身上無法復制,因為不敢輕易付之行動。如果只是動動嘴皮子,這對夫妻應該還在上海的新家里愁眉苦臉,尋找出路。記住,路是走出來的,機會只有在行動中才能找到方向,空談終究只會是浪費時間。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