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送農民上大學活動的受益者,學習了食用菌種植技術,創辦了種植專業合作社,如今已經帶動了身邊80多戶農民一起致富。”12月28日,撫順市新賓滿族自治縣榆樹鄉蔡家村村民蔡振平告訴記者,學習了食用菌種植技術后,他在2013年帶領本村村民建起食用菌種植基地,改變了以往村民們種植玉米等傳統農作物的習慣,推動了現代農業的發展。如今,合作社里種植食用菌的農戶平均每戶年增收10萬元。記者獲悉,從2007年開始啟動送農民上大學活動到現在,撫順累計回鄉創業農民大學生已建立科技示范基地39個,創辦企業及合作社達到85家,帶動周邊農戶2萬余戶,農戶年均增收1.15萬元。
為了給農村地區培養“懂技術、會經營、留得住、用得上”的實用技術人才,撫順市送農民上大學活動持續開展。該活動是科技局實施的科技惠農工程重要內容之一,以培養“懂技術、會經營、留得住、用得上”的農村實用技術人才為目標,選拔一批有一定實踐經驗的農民進入遼寧省內農業高等院校,接受技術培訓,將引進和推廣農業技術作為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手段,以此推動撫順現代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
撫順市今年共選送了121名農民到沈陽農業大學、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等省內專業院校進行學習。學員學成回鄉后,將先進的農業技術傳授給周圍的農民,一些優秀的農民大學生返鄉后還自己創辦了企業和合作社,帶動周圍農戶共同致富。而在此之前,撫順市科技局已經通過省科技廳安排選送農民大學生16期,分別送到沈陽農業大學、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等7所涉農院校,學習食用菌、果蔬、花卉、中藥材、畜禽飼養等與農民需求密切相關的19個專業。這些省內高校在教學上廣泛采取理論授課、交流研討、實地考察等多種形式進行培訓,學員畢業后還加強跟蹤管理,隨時為學員提供服務和后續支持。農民上大學期間不僅個人費用全免,市科技局對畢業取得證書的學員還給予一定的補助。農民大學生在學校不僅學到了產業所需的知識和技術,還與老師和同學建立了聯系,豐富了創業資源、渠道,解決了回鄉創業技術水平不足、信息閉塞、缺少渠道等難題。
同時,撫順市在培養農村科技人才,培育現代農業科技型企業等方面注重科技引導。選聘省內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農業專家為科技特派員,深入農村生產一線,提供先進的農業技術和優良的農產品,解決技術難題。同時,依據“培養一批、選派一批”的原則,聘任貧困地區畢業返鄉的農民大學生為科技特派員,為家鄉脫貧致富貢獻力量,使他們在學校學到的知識能夠學以致用,帶動農村經濟發展。今年以來,共選派91名科技特派員,為農村科技致富帶去了新生力量。
另外,為強化龍頭企業的帶動和激勵作用,撫順市每年組織培育和認定市級現代農業科技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引導企業和合作社在依靠科技將自身做大做強的同時,充分發揮引領示范帶動作用,帶動貧困地區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2016年,培育、認定撫順市現代農業科技型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15家,截至目前,經過認定的現代農業科技龍頭企業、合作社共有30家。這些龍頭企業和合作社在研發投入、高技能人才培養、產學研合作、引進新技術和新品種等方面有了大幅提升。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