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是我們中國的神話,同時也是我們中國企業要學習的榜樣,我們要汲取海爾身上的成功之道,運用到我們的經營中。以下是勵志人生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關于海底撈成功之道,供大家閱讀!
每當提起海爾,總會想起它創造的那個幾乎讓人不敢相信的神話——從一個虧損147萬元瀕臨倒閉的小廠到今天成為全國家電行業的龍頭老大,并且走上了國際化的道路。20xx年,海爾電冰箱全球銷量第一,海爾僅僅用了20xx年的時間就完成了百年企業所達到的目標。當我們談起企業管理的時候,也會想到海爾的管理模式,并且許多企業一直在學習。那么海爾的成功之路是如何的呢?它的品牌是怎樣建立起來的?看了《海爾的企業管理戰略》后,我們可以從中找到了答案。
自張瑞敏成為海爾的總裁后,開始抓質量管理。
談起質量兩字,自然的想起了海爾那聞名中外的砸冰箱事件。海爾能夠從當時大多數企業以規模生產定位的熱潮中脫離開來開始抓質量管理,是海爾成功之路的第一步。眾所周知,質量是產品的生命,沒有質量的家電產品要成為名牌產品,無異于癡人說夢。中國許多企業曇花一現的現象很大的程度上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忽視了質量管理,只注重規模經濟。
走產品差別化的道路,不斷推進技術進步和技術創新,開發滿足消費者需求的新產品。
雖說質量是企業的生命,但光有質量卻沒有個性特色的產品,市場占有率也就不會高,更不可能成為名牌產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均收入日益增加,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消費觀念部長局限于過去地層次的需求水平上,人民在消費心理上體現出求新、求奇、求異的特點。基于這,海爾不斷推進技術進步和技術創新,開發一系列新產品。而且根據“沒有淡季市場,只有淡季思想”,開發了適合夏天使用的小型洗衣機,占據了很大的市場空間。走產品差別化的道路,可以使海爾在家電行業中脫穎而出,并很快被消費者所認同。
細分市場,確定目標顧客,做好正確的市場定位策略。
海爾把自己的產品定位在名牌產品的高層次上, 對于不同的家電產品,在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都有一定的消費群。對不同檔次、不同偏好、不同年紀的消費者進行細分,例如對學生群體開發了小型冰箱和洗衣機等,滿足消費者的不同的需求。進行市場細分,是產品得以順利銷售的保證,這就要求家電廠商能正確地在市場上進行定位,確定目標顧客,從而迅速地打開知名度。現代化的技術力量和激烈的市場競爭,使得同類產品的性能十分接近,企業要在特定的消費者群體中樹立獨特的產品形象和滿足消費者的偏好,是實現一定的市場占有率的保證,是實施名牌戰略的基礎。
提高服務人員的素質和服務能力,實行優質的服務策略。
“產品是有形的服務,服務是無形的產品”,這個觀念已深入民心。:要培育家電產業名牌產品,售前、售中、售后的服務是一體化的、不可分割的。特別是在當今家電行業產品性能幾乎相近的情況下,優質的服務顯得尤其重要。麥當勞、肯德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他們的服務質量,同樣,海爾的成功也離不開優質的服務。海爾的服務可以概括如下:“隨叫隨到·到了就好·創造感動·信息增值”。而且,企業要成功,在質量過關的情況下,更應該要重視售前和售中的服務。售后服務再好,如果質量不過關,更會讓消費者厭煩。
到位的廣告宣傳,良好的企業形象。
當國內許多企業堅信“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時候,海爾已經懂得怎樣運用媒體、廣告等為自己的產品做宣傳。現代社會是信息時代,企業如果不能利用廣告媒體為自己做宣傳,也只能在某個區域里被人所認知,根本就不可能做大做強,就會“養在深閨人未識”,最終也只能“郁郁而終”。海爾在廣告宣傳方面下足了功夫,用足了心思,用不同的廣告體現海爾不同的產品以及產品的不同方面。廣告宣傳宣傳的就是企業良好的形象,在這一方面,海爾導入了CI戰略的策略。“CI”是企業形象識別的英文縮寫。“ “CI”的核心與精髓在于突出差別性,這種差別性不僅體現在產品的商標、標準字、標準色、廣告、招牌、徽章等,而且還體現在企業的產品經營宗旨和目標上,以及企業風格、企業文化和企業戰略上。在這一方面,海爾可算是中國企業的佼佼者。海爾企業文化一直為國人所驕傲,它所創造的“小球斜坡理論”以及“OEC管理”一直被其他企業所學習利用。其它企業在學習海爾文化的同時,也是海爾宣傳的好時機。
良好的企業管理制度及經營理念,是海爾成功的另一關鍵。
在海爾成長過程中,還離不開吃“休克魚”這一關,也就是企業的擴張。海爾吃“休克魚”的力量源泉靠的就是企業的管理制度及經營理念。海爾18件兼并案中有14件是按照“吃休克魚”的模式進行的,每一件都獲得了成功。海爾兼并其他企業后,并不需要投資太多的資金,只需要派幾個管理專家,在企業里進行海爾經營模式的復制,最后把那些兼并過來的企業真正變成“海爾的企業”,這就是海爾的高明之處,只注入經營理念的血液,就可以盤活了不少企業的資金和員工,變虧為贏。
優化產品組合,不斷發展自己,走多元化的道路。
現在海爾擁有的生產線不僅僅有電冰箱,還有洗衣機、空調、電視機等,而且手機也開始生產。海爾在產品開發的這一方面,采取的先發展龍頭產品,然后在再逐個發展其他相關產品的戰略,不斷擴展企業的發展空間,走多元化戰略道路。在擴張的道路上,海爾始終堅持的原則是:一是要把自己熟悉的行業做大、做好、做強,在這個前提下再進入與這個行業相關的產品領域。企業多元化的道路也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主體企業要具備優勢,其內部的管理模式是一流的,并與世界借接軌,其外部市場上的產品在同行業名列前茅;二是目的要明確,不是為了簡單的外延,而是為了實質的發展,不是為、追求形式上的大,而是為了實質上的強。
具有長遠的目光,走國際化的名牌道路。
中國家電行業第一個走出國門的就是海爾企業,海爾提出了創國際名牌的戰略,并在1998年開始實施。走國際名牌的道路,必須以更嚴格的標準對待自己的產品。海爾在發展的第一個階段,就開始了國際化的起步,它從德國引進技術,并向德國出口產品,目的是在國際上創造國際品牌,爭奪國際市場的份額。它還打開了最難打開美國的市場,并在美國設廠,產品在美國占據了一定的市場。比起許多目光短淺的中國企業,只追求眼前的利益,局限于本國的企業甚至某個區域的企業來說,海爾的眼光和目標更長遠。中國民營企業需要的就是海爾走國際化道路的勇氣與精神。有調查顯示,中國民營企業的壽命一般為3到5年,很多企業在看似頂峰的時候就再也發展不了,不僅僅是因為他們它們缺乏創新的精神,很大的原因還在于缺乏長遠的目光、走國際化道路的勇氣。
海爾是我們中國的神話,同時也是我們中國企業要學習的榜樣,從海爾的身上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先進的管理模式和市場營銷管理的方法。事實已經證明,海爾的企業管理模式已被許多企業成功運用,例如它的OEC管理和小球斜坡理論等等,我們期待著海爾能夠繼續走品牌國際化的道路,創造出中國一個又一個神話,并帶領著我國的民營企業走向世界。
(一)重視產品的品質和品牌
海爾視產品質量為企業的生命,十九年來,始終堅持“創世界名牌,第一是質量,第二是質量,第三還是質量”的理念。
以質量管理“三部曲”為例,第一步提出質量理念:“有缺陷的產品就是廢品”,要求每個職工接受,并且聯系本崗位和相關崗位的現實情況,集中討論產品質量中的問題和改進措施,使產品質量“零缺陷”理念得到廣泛的認同。隨后他們走出關鍵的第三步:構造“零缺陷”管理機制,建立管理制度,產生了產品質量的“零缺陷,精細化”管理辦法,達到用戶使用的“零抱怨、零起訴”的要求。以卓越的產品質量贏得越來越多海外消費者的青睞,打開了通向國際名牌的大門。
海爾以質取勝不僅僅體現在重視產品本身的質量,而且同樣體現在重視服務的質量上。真正滿意的服務是幫用戶解決潛在的問題,把“用戶的抱怨當作最好的禮物”。在響應客戶需求方面的創新性方面,海爾從1998年開始實施以市場鏈為紐帶的業務流程再造,以定單信息流為中心帶動物流、資金流的運動,加快了與用戶零距離、產品零庫存和零營運成本“三個零”目標的實現。業務流程再造使海爾在整合內外部資源的基礎上創造新的資源,目前,海爾物流、商流、制造系統等都已在全球范圍內開始社會化運作。
海爾立足于“品牌企業”,在打造自己品牌的過程中,依靠確保產品質量,發展規模經濟,增強企業實力,加強科學管理,培養優秀人才,注重形象宣傳,提高商業信譽,堅持開發創新,增強品牌活力,做好服務,贏得消費者信賴等措施。以質量保證品牌,以服務保證品牌,做到質量、服務與品牌互動。
(二)“以人為本”的管理謀略
海爾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最高境界也就是最終目標——實現全員自主化管理。海爾的決策者認為,真正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人的自主管理。達到這個境界,員工們的所有潛能和美質便會得到充分發揮。
海爾造就人才的終極目標就在于此,有全體員工都能實現自主管理,全身心地投入到完美的生產與創造中,企業便不會被任何力量所戰勝。自主靠自覺;自主必自律;自主管理升騰出員工價值實現中的自豪。在海爾,從普通員工、基層班組,到高層決策者和一般管理人員都滲入了這種自主的精神。自主管理實質上是自我表現約束下的參與式管理。達到這個層次要有兩個前提:一是要有一支自我約束力的員工隊伍;二是要有在此基礎上的主人翁參與意識。在這種狀態下,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發揮到了極致,將企業目標與個人目標最有效地結合起來了,每個人都在企業騰飛中同時實現了自己的價值。
如今,海爾又在為自己確定新的自主管理的高目標——形成一個互動的學習性的團隊。這個互動是全方位的,上級、下級、同級之間要互相學習,互相促進,互相提高,互補聯動,形成強大的全力。海爾的自主管理內涵豐富,它積淀著海爾企業文化的精華,它涵蓋了企業人力資源開發的眾多成果,它為海爾不敗蘊育出了全新的基因。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