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總在變,而在這個變化的世界中,我們自己的變化也有跡可循。
少年是懷著“改變”這個世界的遠大理想。先賢和偉人總這么說:“世界是你們的。”或者說:“你們將擔負起創(chuàng)造一個新世界的重擔。”最常見的是這么說:“你們是偉大事業(yè)的接班人。”這叫理想教育,沒有錯。當然不是每個人都天天聽著這樣的豪言壯語長大。如果我是一個窮山村里出生的孩子,我聽到這樣的鼓勵:“好好學習,上大學,不再像父母在地里曬太陽刨食。”別小看了這些話,這些激動年輕心房的話,是生長期的雨露陽光,是化肥里的微量元素。
等到少年們變成成年人了,有的人失望地說,小時候讓那些接班人的話“忽悠”了,好像上當了。其實,偉人們說的沒有錯,是天真的童心把這些話當童話聽了。比方說“接班人”,有人接了“首長”的班,也需要有人接清潔工、修腳師、收廢品的班,因為這個世界也離不開這些平凡的事?。〉故谴謇锢陷厒兏淖兪澜绲脑拰嵲?,從農村進了城的孩子們,長大后會有實在的“成就感”。
中年的“改變”從空中回到了現實——改變環(huán)境。我們身份發(fā)生改變,從家庭中的子女變成丈夫或妻子,變成父親或母親,變成姑爺或媳婦。于是要變得寬容,變得客氣,變成“出氣筒”,或者實在無法改變,就變成離異者,走出這個家庭。走出家庭顯然是一種失敗。相似的失敗是“跳槽”,而這種失敗,也是另一種成就的開始,畢竟也是改變環(huán)境的方式。
職場與家庭里掛著溫情脈脈的紗簾不同,職場是赤裸裸的利益的分配和角逐。明白此中的奧妙,深得其中周旋之道,人們說那叫“世故”,也有另一種說法叫“進步”,因為改變環(huán)境的人們也為環(huán)境所改變,于是出現了多樣的人際關系。
老年的“改變”從外界回到了自身,明白了事理和世界,便改變自己。老了就要能“放下”,放下名利,變得豁達;放下怨恨,變得慈祥;放下輸贏,變得和藹?;磉_、慈祥又和藹的老人,看著眼前那些像花兒一樣可愛的孩子,悄悄地說:“世界是你們的……”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