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肯定遇見過這樣的朋友,平時三百年不聯系,一聯系就是在嗎在嗎,也不說什么事的,最后的落腳點總是在能幫我個忙嗎?有時候是向你借錢,有時候是想讓你介紹個工作。
這類朋友其實和你沒什么深交,有的是在某次朋友聚會上認識的,有的連長什么樣都忘了,但是每次提到什么話題說起你的時候,他總能裝得好像已經跟你熟得不行的樣子,并且在需要你的時候厚著臉皮找到你!
說實話,有時候我聽佩服這類人的,每次麻煩別人都搞得這么理直氣壯,以至于你要是不幫他搞定這件事情,就會覺得理虧了,是不是做錯了什么。
文卿是一名視覺設計師,收入的很大一部分來源于接一些私活,幫朋友的網站、雜志、新媒體做一些插畫和banner。有一個做視覺設計的朋友,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但是在文卿看來,她的手藝卻成了她人際交往中很大的一個障礙,很多朋友在找她設計的時候,都想盡量壓低價格,甚至讓她幫忙免費設計,在朋友看來,畫一張圖對于一個視覺設計師來說,是一件特別隨手就可以搞定的事情。
這讓她痛苦不已,一方面礙于友情的面子,看見對方這么真誠,拒絕對方怕失去朋友,不拒絕吧又為難了自己,常常使自己陷入兩難的境地。她說,“很多時候,都覺得對方是因為自己有這門手藝,才和自己做朋友,以至于現在看到他們的頭像在屏幕右下角閃爍都會覺得心慌不已。”
這樣的情況其實并不少見。當你掌握一門技能或者擁有一些資源的時候,之前早已淡出社交網絡的朋友又會重新進入你的生活。但是真正靠感情來維系的好朋友,就是那種當你危難的時候,第一時間想起來的朋友,卻越來越少,這讓人壓抑。
當這種感覺來臨的時候,twotwo幾乎喘不過氣。他是北京一家互聯網公司的PR,因為工作的關系,認識了一大批媒體圈和互聯網圈的朋友。當他準備在公司搞一場大的線下營銷活動的時候,他才發現很多平時稱兄道弟的朋友不過是自己的一廂情愿罷了。盡管他有800多個微信好友,卻發現來到現場助陣的用一雙手掌就可以數完。他說:“回想起之前工作上認識的這些朋友,盡管意料到很多都是點贊之交,但是沒有想到會是這樣的遭遇。”
美國一項針對當今社會交友的研究中發現,越是想要把朋友當做人脈來結交的朋友,就往往越靠不住。因為一旦你離開了某個平臺/職位,你對朋友說了一次NO,那么這段脆弱而又敏感的關系就會很快宣布結束。
報告中指出,現在社會由于互聯網和社交平臺的掀起,讓認識朋友的門檻變低了,但是心與心之間的距離卻在很大程度上被拉開。你更愿意把時間和精力投入到一份對你有利的關系之上,參加各種可以認識到大量人脈的飯局和聚會上。
在職場上,因為同事經常變更,這樣的情況就更加明顯一些。八八是某部委的一名公務員,因為工作關系常年流連于北京和海外。按理說在皇城腳下當一名公務員是一件非常讓朋友們欣喜的事兒。但是在八八看來,卻頭痛不已。先別說老家上北京求他托關系辦事的,還有各種來北京參觀旅游的同學需要接待,每次從國外返回北京的那幾天,都被遠房親戚和所謂的朋友搞得頭痛不已。“很多人都是辦完事情,吃完抹抹嘴巴就走了,要很堅定的拒絕,有時候真的很難說出口。”
自私鬼,勢利狗,自大狂,這樣的人在我們的生活中比比皆是,他們很少會站在別人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不管這件事情會不會麻煩到你,只要能達到自己的目的,他們就能張開口,肆無忌憚地要求別人做事情。
人到一定的階段,交朋友就會變得越來越困難,十幾二十年來的朋友圈子差不多早已定型,什么人可以肆無忌憚,什么人可以把酒言歡,其實在你人生最初的時刻就已經注定。
然而人在生活中,其實本身就不需要太多的朋友,只要能在你最需要的時候出現在你身邊就好。他/她可能沒有那么高的逼格,沒有那么多技能,也可能不懂咖啡,不能說走就走,甚至不通人情世故,說話笨拙,但是他們身上也會有很多閃閃發光的點,值得你去付出真心。
至于那些只是把你當做人脈的朋友,當然離的越遠越好!
所屬專題: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