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說,人之初,性本惡。性惡為人之初心的提法,其高明之處,就在于先認定所有的人,都天生的有惡之本性。那么,那些站在自我的角度,喜歡標榜“我本善良”的人,占領道德高地而拒絕接受“人之為善”的自覺教育,只能是偽善。荀子學說,正是要所有的人,都應接受為善的教育手段,目標當然是要人能有自覺的善。
如果是一個嬰兒,你說他惡貫滿盈可以嗎?當然不可以!有人說就這么個剛出生不久的孩子他能作什么惡呢?他將來會是個惡的還是個善的還很難說吧?!若放在特定條件下,比如一個虛弱的母親,最后的那點乳汁還不足以維持她自已的生命,可是襁褓中的嬰兒盡管已半飽狀態,仍不松口,這導致其母因虛弱而亡了。嬰兒作了惡后,因吃飽而露出了滿足的笑。你說他是惡的還是罪的?因此你會說,人之初,真會有惡的啊!可是這個惡安在嬰兒身上,的確很過份,這只不過是每個人都可能有的原罪!作為嬰兒,他只是不知道罷了!
人之為惡,私欲需要罷了,其壞當時必以為利,而若知其非利,既不利已,亦不利人,他還會以惡為善乎?然現實是,為惡者常自以為是且不受任何明眼人提醒,何也?他因強烈的私欲而蒙敝,不自知罷了!糟糕的結果莫不是如襁褓中嬰兒的命運!唉,他不知道啊,你耐何?
孟子學說,認為人之初,性本善。后天的的惡也好,善也罷,只是環境和教育的結果所致。
其實,人之初,是無所謂善和惡之分的!有的只是欲望或說本能,成長中便懂得了節制,懂得了禮讓才能適應生存!所以孔子最偉大的成就,就是宣揚了一套可以規范人的禮教。禮教在今天,內在和外延已發生了許多顛覆性的改變,完善雖永在路上,但絕不會缺失。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