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大概只有兩種可能:
一種如作家周沖所說:“因為拒絕一目了然的人生,將自己放逐于各種可能,遍地花開,山河浩蕩。”
另一種則如詩人穆旦所說:“我的全部努力,不過完成了普通生活。”
前者我們可以想象到自己的人生劇情定會跌宕起伏,或虺頹、或激昂,沒有體制的束縛,像個流浪天涯的游子,充滿詩和遠方的魅力;
后者則帶有智者般的淡定,簡化生活,去除復雜。
任何一種生活方式孰優孰劣,無可爭執,唯一值得一說的是,往往最理想的生活,不過是擁有干凈的圈子,規律的生活和一個中意的人。
01
“擁有干凈的圈子”
關于對朋友和圈子的理解,周國平有一段發人深省的論述:
“我心目中的朋友,既非泛泛之交的熟人,也不必是心心相印的戀人,程度當在兩者之間。
在這個世界上也有些這樣的人,不見面時會互相惦記,見了面能感覺到一種默契,在一起度過一段愉快的時光,他們便是我心目中的朋友了。
有時侯,這樣的朋友會像滾雪球一樣聚合,形成一個所謂的圈子。圈子容易給人以錯覺,誤以為圈中人都是朋友。”
許多人到了人生的最后,才對自己擠了一生的圈子有所頓悟。
隨著年齡的增長,交友的方式愈加復雜,反而是幾個年少時相識的好友,因為在最單純的時候認識了彼此,才讓一份友誼如此沉穩而簡單。
在這滿是套路的年代,越是簡單的東西,往往越有值得珍惜。
02
“擁有規律的生活”
松浦彌太郎,被稱為是“全日本最會生活的男人”。在他創辦的公司里,他對員工的要求是早上9點上班,下午5點半必須準時下班,周末也決不允許加班。
多出來的時間,要用來陪孩子,和朋友看電影,或是在家做飯。
有人把生活過得行尸走肉一般,而有人則把生活過得充滿儀式感,松先生便是如此。他堅持一周買一次花,兩周剪一次頭發,對生活鄭重其事地對待。
如此,生活才會鄭重其事地對待自己。
擁有規律的生活不是從一張計劃詳細的執行表開始,而是從認真地對待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開始,當你已深切地感受到每天所做的一切都能讓你心神愉悅時,你的生活才算真正開始。
03
“擁有中意的人”
朋友與生活都是彌足珍貴的,當然,還有一個中意的人。
荷西對三毛說:“Eho,你再等我六年,我讀大學四年,服兵役兩年,等六年過去了,我就娶你,好嗎?”
一個簡單的六年之約,在三毛眼里,不過是荷西的玩笑話,可荷西卻始終未忘,他真的一直在執行這六年之約。
某天,正是荷西口中六年之約到期的日子。剛下班的三毛接到朋友電話,被要求立馬趕往朋友家。三毛二話不說,一路飛馳,卻沒想到到了朋友家的第一件事竟是答應朋友的要求:閉著眼不動。
霎時間,一雙溫暖有力的手一把抱住了三毛,不停地打轉,當三毛睜開眼的那一瞬間,她幾乎開心得掉淚了,是荷西!滿臉胡子的西班牙青年!
其實,荷西這六年都苦戀著三毛,并在自己的房間四壁,掛滿了偷拍三毛的照片,三毛感慨荷西為自己的青春留下了這么多美好的回憶,一句六年之約的隨意話卻在荷西心里如此的鄭重,她從此心里決定:“就是他了!”
愛情的美好,是人類永不過時的話題與追求。像歌里唱的那樣:“是誰來自山川湖海,卻囿于晝夜,廚房與愛。”
每一個人無論如何游弋放逐,總有一個家與愛的歸宿,和一個中意的人在一起,便是一種完結。
三祖僧璨說:“莫逐有緣,勿住空忍。一種平懷,泯然自盡。”
以一種平坦的懷抱來生活,來觀照,一個干凈的圈子,沒有爾虞我詐,一個愛著彼此的人,平淡卻幸福,那生命的一切煩惱與憂傷自然就滅去了。
這樣的生活,如何又不是最理想的呢?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