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看到朋友圈有人吐槽自己被拖延癥糟蹋的一天。不知道你有沒有像這樣的經歷:
打開文檔,準備寫個方案,剛沒敲了幾個字,覺得此時需要來杯咖啡。
泡咖啡的間隙刷了會兒微博,順手在淘寶刷起了咖啡豆、磨豆機,虹吸壺…
中間又打開王者農藥打了幾把排位。
回過神來時,一上午時間過去了…
要不就是,離資格證考試還有三個月,感覺遠得很,放心玩;還有一個月,不著急,時間夠,慢慢來;還有一星期,有點慌,翻開書看幾眼;還有兩天,不行,來不及了,聽天由命了…
沒錯,這正是很多現代人患有的心理障礙——拖延癥。中國社科院的一項調查顯示,目前中國有80%的大學生和86%的職場人都患有拖延癥。50%的人不到最后一刻,絕不開始工作。13%的人沒有人催,不能完成工作。可以這么說,有沒有截止日期,絕大部分人什么事也辦不成。
有的人之所以平庸無能,很大程度上因為他只在截止日期前,那段非常短暫的時間里創造了價值,而且一般在這段時間匆忙做完的活兒,質量和收益都沒什么保障。
所以,得了拖延癥這個病,還有救嗎?
世界杰出的心理學家羅伊•鮑邁斯特在其經典著作《意志力:關于專注、自控與效率的心理學》中,討論了意志力與治愈拖延癥的關系;并且還給出了一份驚人的研究成果——決定一個人行為的后天因素中,意志力排在第一位。
可以這么說,我們的意志力——這個聽上去有點玄乎的東西——左右了一個人的心理能量,而合理地訓練提升意志力,將有效地讓我們抵御很多誘惑和欲望,像食欲、睡欲、交往欲和休閑欲,當然也包括拖延癥,簡直是包治百病。
想要借用意志力治好你的拖延癥,我們先看看拖延癥的病根在哪?
心理學博士簡·博克(Jane B. Burka)講:拖延從根本上來說不是一個時間管理的問題,也不是道德問題,它是一個復雜的心理問題。
它的根源在于我們過于關注自己一時的情緒,不懂得推遲滿足感,在當下獲取愉悅的需求壓倒了一切。99.99%的拖延,都是為了逃避眼前不容易做到的工作。
我們總想先找個樂子high一下,因為這完全不用消耗任何精神力,也沒有任何心理門檻,隨時接入,當然也非常容易上癮。
曾有各種實驗表明,短視和成癮有明顯的正相關性。比如給酗酒成癮者兩個選擇:A. 今天獲得375美元,B.一年后獲得1000美元,那么他們更有可能選擇前者。因為,短視讓人更容易上癮,上癮之后就更偏愛短期回報。
人們心理上,非常傾向沉迷那些輕松享樂的活計。好像舒適區與學習區、工作區之間有一道巨大的心理屏障,一想到要翻過去就耗盡了全部心力。
想要跨越這道付出與收貨之間的鴻溝,你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也就是羅伊•鮑邁斯特講的“意志力”。
想要解決逃避、短視、上癮的問題,有這4招可以有效提升意志力:
A控制思維,簡稱“洗腦大法”。最好的銷售員之所以成功,往往是因為先騙住了自己。同樣的。為了保存意志力,人們經常不追求最全或最好的答案,而是追求事先就有的結論。
你可以給自己許愿一個光明的未來。比如說告訴自己:只要寫完手頭這篇稿子,那就能計400多的績效,四舍五入一下,一只TF口紅正在向你招手了。這樣寫文案的過程,就基本等同于奔向大商場的購物之旅了。
B控制情緒,這個也叫“情緒調節”。日常生活中,人們運用間接策略趕走悲傷或憤怒,比如,努力想其他事情轉移注意力,或者去健身房鍛煉,或者沉思,或者窩在家里看電視劇,或者狂吃巧克力,或者瘋狂購物,或者喝個大醉。
在攻克拖延癥的情境下,我們得調節消極情緒,從里面抽離出來。有時候我們要立刻開始做某項比較困難的工作時,會感到非常恐慌和難受,當負面情緒會左右人的頭腦和思維,人會喪失正確決策的能力。
這時告訴自己Keep calm and carry on,萬事開頭難,熬過最開始的那段時間,你會很快適應新節奏。
C控制沖動,大多數人一說到意志力就會想到這個:抵制誘惑的能力,這個誘惑來自煙、酒、社交網絡、購物平臺、視頻網站,手機游戲。
嚴格來說,“控制沖動”這個表述不對,我們控制的不是沖動,有某種沖動很正常,而最關鍵的是控制對應沖動的反應,是如何忽略掉這些心癢難耐的事。
這里有非常多的技巧,比如說斷舍離,人為切斷誘惑媒介:列出幾個經常分散你注意力的媒介,比如公司內部通信系統、微信票圈和訂閱號、甚至是游戲app和視頻電商網站。然后明確告訴自己,這一段時間內絕對不能打開這些媒介,人為屏蔽掉來自它們的信息。對于比較重要的工作溝通系統,可以規定,每半小時到1小時統一查閱回復。
D 控制表現、績效和成績。我們把能量集中用于當前任務,既要達到一定的速度又要達到一定的準確度,在想放棄的時候堅持下去。
有一點需要注意,就是別隨便列什么任務清單。
很多人指定自己的日程規劃時,各個目標之間本身就是沖突的。心理學家都會肯定的告訴你,想提升意志力,你專注的事情越少越好,最好一次只做一件事。如果同時要做的事太多,你的注意力就會被分散,可能會出更多的問題。
所以,我們知道了這么多克制拖延癥的方法,包括各種社群打卡小組,各類時間管理小技巧,為什么還會有很多人學不來,做不到?
因為我們不缺方法,缺的是認知維度。克服拖延癥是一場內心的決戰,你得說服那個狹隘且貪圖享樂的自己。也許未來某次生活的重擊會真正把你敲醒。希望你的拖延癥不是拖到這一刻解決掉。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