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生活充滿痛苦的可憐人遇見一位證得神通的圣人,于是便向他訴苦,自己的人生是多么地不如意,命運是對自己如何地不公,希望圣人能幫助自己得到一些幸福。證悟的圣人欣然應(yīng)允了這個可憐人的要求。
于是圣人遞給這個人一個背簍讓他背上,把這個命運的棄兒領(lǐng)到一塊寶地,這塊寶地上鋪滿了幸福。圣人告訴他,這塊寶地上的幸福隨便你撿,撿到后扔進你自己的背簍里,幸福都是你的。這個可憐人走在寶地上,發(fā)現(xiàn)遍地是自己以前夢寐以求的幸福,激動極了,于是迫不及待地彎腰撿拾起來,有愛情、有事業(yè)、有家庭、有婚姻、有友誼……這么多的幸福都被可憐人一一地裝進背簍里。
不知不覺路越走越遠,背簍里的幸福也越來越多,身上的背簍也就越來越加沉重,可憐人原本興奮的腳步變得越來越慢,逐漸地大汗淋漓,原來激動的臉龐也掛滿了疲憊,證悟的圣人卻不斷地敦促可憐人再多撿點幸福,可是身上背簍里幸福的重量讓可憐人無法再堅持下去,終于可憐人累得坐在地上了。
證悟的圣人問可憐人:“你現(xiàn)在的背簍里裝滿了幸福,這都是你以前想得到的,現(xiàn)在你感到幸福嗎?”可憐人搖搖頭:“現(xiàn)在比以前還要痛苦,以前沒有這些幸福渾身還很輕松,現(xiàn)在得到它們感到負擔重的實在無法承受。”
證悟的圣人告訴可憐人:“你把背簍里的幸福扔掉試試。”于是可憐人把撿拾到的幸福一一從背簍里扔出去:愛情、事業(yè)、家庭、婚姻、友誼……背簍的重量在逐漸減輕,可憐人越來越輕松。
圣人問可憐人:“你現(xiàn)在的感受如何呢?”可憐人說:“我已經(jīng)找到了幸福!”
時光如梭,不知什么時候,我們被小朋友喚作“叔叔”,仿佛也就是剎那之間,青春歲月便如昨日黃花,隨著厚厚的霜色而枯萎凋敝。日子突然變得瑣碎、繁雜、忙碌。生活像一面魔鏡,在我們還未來得及應(yīng)對它的時候,它便把它最實質(zhì)、最本真、也最枯燥乏味的一面突然呈現(xiàn)在了我們的面前。讓我們手忙腳亂,無所適從。每天要做的事情,似乎一下子就增加了許多。要工作、要生活、要買菜、要掙錢,油鹽柴米醬醋茶,水費電費通訊費……大到買房置業(yè),小到待人接物,每天都是一個字:忙!忙得焦頭爛額,顧此失彼。
在無休止的忙碌中,肩頭上的擔子,也一天比一天沉重。于是,為了生計,為了家庭,為了那個紅塵中的角色,便只能理所當然地,全身心地去繼續(xù)奔波,繼續(xù)操勞。就像是一匹負重的老馬,面對生活這駕笨重的大車,除了使勁拖曳,別無選擇。
累,便成為必然,成為生活的一種常態(tài)。
幸福的重量,直到我們虛脫,再也無法承擔幸福的重荷。于是我們就像故事里的可憐人,不斷地增加人生背簍里精心從這個世界里尋找來的,這些人生種種令我們魂牽夢縈、難舍難分的“幸福”,逐漸地將我們?nèi)松谋澈t變得沉重。就是因為這些舍不得的“沉重”,才讓我們感受到了人生的苦。人生的苦正是因為我們有求,如果懂得放下,放下我們所追求的“幸福”,轉(zhuǎn)而去用短暫的幾十年去追求西方凈土的更光明、更穩(wěn)妥的幸福,那這才是最聰明人的選擇。
耐心是聰明才智的基礎(chǔ),耐心對人生很重要,我們需要用耐心和毅力去面對無知與無人喝彩,需要用耐心和毅力去面對社會對我們的熏陶和錘煉。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沒有耐心,是因為我們把注意力過多地放在虛無縹緲的未來。只有珍惜當下,過好眼前的日子,我們才能獲得內(nèi)心的寧靜,成為一個對凡事都充滿耐心的人。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