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句成語叫做:“負荊請罪”。
典故來源于:藺相如因為“完壁歸照”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很不服氣,多次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藺相如得知后,盡量回避,容讓,不與廉頗發生沖突。
藺相如的門弟以為他畏懼廉頗,然而藺相如卻說:“秦國不敢侵略我們趙國,是因為我和廉將軍,我對將軍的容忍、退讓是因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這話被廉頗聽到了,很愧疚,于就有了他”負荊請罪“的故事。
藺相如胸懷寬廣,又有容人之度,才化敵為友。倘若他斤斤計較、睚眥必報,想來是兩虎一斗,必有一傷,大到牽連整個國家,小到傷了兩人的情誼。
有時,態度折射了一個人的格局,如果焦躁代表內心的不從容,嫉妒代表你的不優秀,那么計較多了代表自身格局小。
而格局小,則處處怨言。
-
生活里,平時聽到最多的抱怨就是:各種人際關系、夫妻情感好壞、職場得失或遇人不淑,若想計較,隨時都會有煩惱發生,計較原本是為了不吃虧,但算計多了反而讓自己不快樂,因為心里放不下,就成了負擔。
人生很多事,都付笑談中。
所以,過得好的人,大部分都有不計較的好心態。小美就是這樣一個人,大度寬容,說她大度是有原因的:
婆婆偷偷給剛過門的弟媳買了一個金手鐲,卻被弟媳無意中說漏了嘴,她聽了若無其事,反倒是婆婆自己覺得不好意思,硬塞了錢給她;
有同事偷偷地打小報告,她知道了笑笑,什么也沒說;
工作中明明自己是主力,卻無緣評年終先進,因為名額少,科長將先進給了那個天天遲到早退嗑瓜子聊天的領導親戚,告訴她是為了協調各方面的關系,她表示無所謂。
......
有人問她:“你怎么不計較這些事?至少挑明了,讓他們知道你的態度,最好反擊回去,以后就不敢了。”
她笑笑:“我哪有時間去計較啊?我每天忙得團團轉。再說了計較只會讓自已心情不爽,有那功夫倒不如去公園跑兩圈,出了汗,神清氣爽的還能減肥,傻子才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她的不計較,換來了同事的和睦相處,得到了家人的尊重疼愛,贏得了朋友的喜歡支持。
所謂:“處處綠楊堪系馬,家家有路到長安”也不過如此!
-
公園對過有一家凈菜店。
生意很好,店里面菜品花樣繁多,做到素葷搭配、營養搭配,應有盡有,菜色誘人,一直是我光顧的好地方。
老板娘很會做生意,態度溫和,每次買了菜都會主動抹去零頭,有時順手送幾顆香蔥、香菜之類的配菜;見了熟客也是主動招呼好幾天沒來了您。弄得光顧的人心里熱乎乎的,每次買菜總惦記著上門,否則對不起她的感覺。
其實真正打動我倒不是她的熱絡活泛,而是她不計較的樣子。總有一些挑剔的人買菜時說這個不新鮮那個摘掉的黃葉太少了,要么就是別家店同樣的菜品要比這便宜好幾塊錢。
她總是笑瞇瞇的回答:“好,不新鮮,換;貴了,送你兩顆西紅柿;黃葉多?再剝兩層,您看這個行嗎?”
弄得那個計較的人不好意思,哎呀,夠了夠了,謝了謝了。
有人問過她:“你這樣做不吃虧嗎?賠本了?”
她說,唉呀,顧客就是上帝!我一定包你們滿意。再說了,計較多了煩惱多是非也多。
經常看到她隔壁的店因為言差語錯吵啊鬧啊,感慨于她的人格魅力,太多人斤斤計較于事物對錯、情感厚薄,在我眼里,這個賣菜的老板娘才是一個有大智慧的人。前些日子,聽她開心地說又開了兩家分菜館,真心替她高興。
周易說:“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所以,你不計較時,連上天都會保佑你心想事成!
-
佛家有個故事:
有人問禪師:“修行需要下什么工夫?”
禪師說:“餓了就吃,困了就睡。”
又問:“一般人都是如此嗎?師父您也是這樣嗎?”
禪師說:“并不一樣,別在該吃飯時不好好吃,去百般思索,該睡時不安心睡,還要萬般計較,所以我和他們不同。”
該吃吃,該睡睡,該笑笑,該哭就哭一場,哭完了重新來過,這是生活。
生活中有很多煩惱,是自已較著勁過不去。
周國平老師告訴我們:要有“不較勁“的智慧,不和自己、別人和老天較勁,對自己要隨性,對老天要隨命,要從容地生活,對人要隨遇而安,親疏隨緣,互相尊重。
這樣才能在掌握的范圍內做命運的主人,在不能掌握的范圍內做命運的朋友。
不計較,給自己一份樂觀,也給別人一份從容!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