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就是我需要你的時候,你在;你需要我的時候,我也在。
陳佩斯的父親在2012年去世后,母親就患上了腦萎縮,失憶健忘,行為異常。醫生說,你們要有充分的耐心,多陪伴在她身邊。
之后,陳佩斯就擠出了大量時間在家陪護母親。老人覺少健忘,夜里每隔兩三個小時就起床一次。
一聽見動靜陳佩斯就醒了,睡眼惺忪地問母親:“媽,您這是干什么?”老人顯得焦躁不安:“廚房里的液化氣還沒關。”說完就往廚房走。
陳佩斯擔心母親著涼,拿條毛巾被披在母親背上,小心翼翼地跟在后面。
人老了,成了老小孩兒,有時候,陳佩斯花一個小時做營養粥,變著花樣表演節目,哄母親吃飯。也經常帶著母親下樓遛彎,母親走不動時,就背著母親。
為了長期陪伴在母親身邊,陳佩斯推掉了很多的商演,別人問他為何不請護工,他說,護工怎能替代兒子啊。
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
林語堂說,平平淡淡、無波無瀾的陪著父母,就是世間最大的反哺之情。久而久之,這份陪伴變成了互相的安全感,成了最幸福的安然。
陪伴,是往后余生,經歷的一切,風雨是你,晴朗是你,柴米油鹽是你,心底溫柔也是你。
張學良和趙四小姐長達72年的愛戀,便是如此的深情陪伴。
趙四16歲時,便與張學良相戀。她放棄大家閨秀的尊嚴,只愿與張學良私奔。都知道西安事變后,張學良被幽禁了幾十年,卻不知道,始終陪在他身邊、不離不棄的只有趙四一人。
在深山老林,她養雞養鴨、縫衣做飯,悉心照料張學良的起居生活。
當張學良研究明史時,她給他當資料員,為他整理資料;張學良研究基督教時,她也跟著信教,一心只想陪伴著自己的愛人。
趙四88歲高齡時,離開了人世。當她已經停止呼吸一個多小時了,張學良仍然緊握著她僵硬的手,始終不肯松開。
張學良說:“我早已習慣了她的陪伴,她這么走了,我很想她,我倆最好了”。
著名翻譯家朱生豪給妻子寫過,與你緣始于“遇見”,情長于“陪伴”。陪伴是我們溫暖彼此的力量,是我能給你的最好禮物。
真正的愛就是愿意陪你經歷所有,陪你顛沛流離,陪你享受繁華,陪你面對最糟糕的事故,也陪你做最好的自己。
在感情中,最難的不是浪漫,不是轟轟烈烈、刻骨銘心,而是來日方長、相濡以沫的陪伴。
早起上班高峰期的公交車總是人滿為患,一次擠在公交車上,看到一對老人攙扶著上來了,這時,旁邊一姑娘讓了座,示意老奶奶坐。
她先是推遲,看姑娘執意讓座,她碰了碰一塊上來的老爺爺,“你快去坐吧”。于是老爺爺坐下了,還笑著說,“謝謝姑娘啊,我倆一家的,誰坐都一樣”。
“你不只要謝謝人家姑娘,你還得謝謝我,人家是讓給我的”,老太太邊笑邊說。
“對對對,最該謝謝您嘞!”
“這人太多,不知道抓哪好。”
“你還抓哪啊,你當然是抓我了。”
姑娘忍不住笑了,連我在一旁都被這對老夫妻逗笑了。到下車的時候,老爺爺緊緊的抓住老太太的手,緩緩的下車了。
看到這一幕,瞬間覺得心里暖暖的。
到了頭發花白的年紀,即使站不住,也還可以當做你的支撐;
即使自己也需要,但是有好的時候還是第一個想給你;
即使皮膚都開始發皺沒有年輕時那般有力,也還會一樣十指緊扣;
即使坐一輛沒有座位的公交車,也會陪你去所有你想到的地方。
看過一個公益片,劇中的老年夫妻讓許多人潸然落淚,伯伯幫伯母整理口罩,是那樣的親切和體貼。
雖然是兩個佝僂的身形,卻仍然手牽著手,讓人想再一次回味愛情的甜蜜。雖然只是很平常的相視一笑,卻能在眼神中看見陪伴的幸福。
曾有一首歌《一生有你》里面唱到:
多少人曾愛慕你年輕時的容顏,
多少人曾在你生命中來了又還,
可知一生有你我都陪在你身邊。
這一生的陪伴才是天下最長情的告白。
花開,有太陽陪伴才美麗鮮艷;
花香,有風兒的吹動才散發飄蕩;
月盈,有漆黑的夜空才顯得漂亮;
夜空,有星辰的陪伴才會炫麗;
左手,有右手的陪伴才會不孤單;
董卿說,陪伴意味著有人愿意把最美好的東西給你,那就是時間。當然陪伴也是一個很平常的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到最后陪伴就成了一種習慣。
每個人最寶貴的擁有,不是你每天費盡心力追求的種種物質,而是那個一直陪伴在你身邊,而且養成習慣的人。
所屬專題: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