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能夠看輕得失的人,擁有真正強大的內心
人生之中,會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情,這是我們無法控制和改變的。面對這些,一個人只有擁有強大的的內心,才能夠看輕得失,才能不氣餒、不退縮,腳踏實地,志存高遠,找到人生的坐標和屬于自己的快樂。
在法國一個偏僻的小鎮里,有一股清泉,傳說這清泉出現奇跡的時候,可以醫治各種疾病。于是,當人們有所祈求的時候,就會去那泉邊。有一天,一個剛從戰場上回來失去了一條腿的退伍軍人,拄著拐杖慢慢地向著鎮上的泉邊移去。
這個時候,一個認識他的老鄉帶著同情的口吻對軍人說:“可憐的孩子,你是要祈求上帝再給你一條腿吧?”這個軍人慢慢地轉過身來,平靜的對他說:“不,我來是想請上帝幫助我,沒有一條腿后也知道怎么過日子。”
我們所看到的是一個軍人具有真正強大的內心,他能夠接受失去一條腿的事實,看淡人生的得與失,這樣的淡定能讓他在面對挫折,壓力和磨難時,不抱怨,不流淚,讓自己的生命充滿亮麗與色彩。內心的強大可以化解生命中的很多遺憾。但是,要真正做到內心強大,一個前提是要看輕身外之物的得失。
聰明地看待“得失”問題,對一個人的一生非常有好處。在智者眼中似乎從來是無得亦無失,他們總能得之泰然,失之也泰然。李白有詩說:“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清朝紅頂商人胡雪巖在家道衰敗時,看著家人們為財去樓空而哭泣嘆息,他卻說:“我胡雪巖本無財可破,當初我不過是個月俸四兩銀子的伙計,眼下光景沒有什么不好。以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后種種,譬如今日生吧。”他失去了一手經營的萬貫家財,卻沒有失去心理上的平衡。
日本有一位企業老總,每天堅持寫一篇“光明日記”,里面記錄的全是快樂的事情。他把每個月末召開的工作例會取名為“快樂例會”,在具體檢查和布置工作之前,要求各部門經理用3分鐘時間向大家匯報一下本月以來最快樂的事情,而他總是帶頭把快樂傳給大家,引得全場上下哈哈大笑……這位老總就是日本最大的零售集團“八佰伴”公司總裁和田一夫。有記者問和田一夫,為什么他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反敗為勝、東山再起?和田一夫快樂地答道:“因為失敗了,我也能笑出來!”
“失敗了也能笑出來”,不正好印證了“誰笑到最后,誰笑得最好”這句話嗎?無論在什么情況下,哪怕是受到致命的打擊,如果也能像和田一夫那樣,堅持地“笑”下去,快樂地“笑”下去,不去在乎和計較得與失,或許我們在不經意間收獲的更多。因為我們都知道:得不狂喜,失不悲泣,方可成就大事業、大幸福。
這個世界有太多的誘惑,功名利祿,聲色犬馬。人總容易在欲望中迷失。可是事實上浮生若夢,人不過是宇宙中的一個過客,當他離去的時候,身后的名聲也隨即迅速落入忘川。馬可·奧勒留在《沉思錄》中這樣說:“每個人生存的時間都是短暫的,他在地球上居住的那個角落是狹小的,最長久的名聲死后也是短暫的,甚至這名聲也只是被可憐的一代代后人所持續,這些人也將很快死去,他們甚至于不知道自己,更不必說早已死去的人了。”
在現實生活中的蕓蕓眾生們,整日為了功名利祿殺紅了眼睛,為了蠅頭小利不惜出賣自己的靈魂,為了紙醉金迷的無盡欲望迷失了自己的本性。他們忘記了生命的意義,忘記了這種殫精竭慮的勞碌奔波的本質目的。人活一世,草活一秋,無論是貧窮還是富有,為什么不能讓自己活得灑脫一些呢?
所以看透一點,淡泊一點,用清醒的心智和從容的步履走過歲月。雖然我們渴望成功,渴望生命能在有生之年畫過優美的軌跡,但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一種平平淡淡的快樂生活,一份實實在在的成功。這種成功,不必努力苛求轟轟烈烈,不一定要有那種揭天地之奧秘,救萬民于水火的豪情。只是一份平平淡淡的追求,但這足矣!
生活,并不是只有名和利。盡管我們知道大家必須去奔波賺錢才可以生存,盡管我們知道生活中有許多無奈和煩惱。然而,只要我們擁有一份淡泊之心,量力而行,坦然自若地去追求屬于自己的真實,能做到寵亦泰然,辱亦淡然,有也自然,無也自在,如淡月清風一樣來去不覺。生活,不是要輕松得多嗎?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