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真的是亡于一次捉奸事件嗎?1628年,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毛羽健考中了進士,進入京城當御史。有了地位,小毛同志就包了個二奶。但沒想到被遠在千里之外的老婆知道了。他老婆殺進京城,把二奶打了半死。
小毛就納悶了,這么遠的路自己老婆是怎么知道的?思來想去,他終于想明白了——根源在于通訊太快捷。明朝的驛遞制度原本是傳送軍情和轉運軍需物資的,但歷經百年后,驛遞成了朝廷官員免費旅游的福利。小毛的大老婆也正是通過驛遞快速得到了小毛納妾的消息。
小毛于是恨透了驛遞制度。通過上層關系,他輾轉上書崇禎,要求裁撤驛遞人員,把養這些人的錢用來充實抗擊關外女真人的軍餉。崇禎想,這確實是件一舉兩得的好事。于是,對全國驛卒的大規模裁撤便啟動了。這批下崗潮中,就有個年輕人叫李自成。(事見《歷史的拐點》一書)
李自成丟了飯碗之后,走投無路,最終投奔到高迎祥麾下。接下來的故事就家喻戶曉了。高迎祥死后,李自成接過他的起義隊伍。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崇禎上吊殉國,明朝滅亡。
這故事很有傳奇色彩吧?我覺得這故事當段子聽是很有娛樂性的,但要是把它當作“一段歷史的宿命”,什么“蝴蝶效應”引發的王朝興替就未免拉低了讀者的智商。
明朝是怎么滅亡的?學術界眾說紛紜。其一是氣候說。明朝末年正值小冰河時期,北方廣大地區連年旱災,農作物大面積欠收。這種情況下,朝廷仍然橫征暴斂。
李自成兵敗躲入商洛山,次年春,僅率18騎殺出,進入河南。當時,河南地區餓殍遍野,民不聊生。李自成用李巖的建議,提出“迎闖王,不納糧”的口號,很快便拉起了一支幾十萬人的隊伍。氣候說從社會的經濟基礎去分析問題是具有一定科學性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
其二,鼠疫導致明軍戰斗力低下。“崇禎七八年,歲饉日甚。天行瘟疫,朝發夕死。至一夜之內,百姓驚逃,城為之空”。1640-1644年間,鼠疫擴散至京津翼地區,“春無雨,蝗蝻食麥盡,瘟疫大行,人死十之五六,歲大兇”。鼠疫導致華北人口死亡達1000萬人以上,占當時全國人口的1/8。
李自成攻入北京時,北京城儼然成了一座空城。死鼠尸體污染了戰備糧食倉庫,也污染了水源,軍隊食用后造成更大范圍擴散。京營兵士在遭受鼠疫侵襲之后,元氣大傷,以至于在北京城墻上,平均每三個垛口才有一個羸弱的士兵守衛。南方州府盡管有勤王之心,卻無跟隨之兵,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李自成的兵馬一步一步逼進北京,而無能為力。
其三,明朝的王公的世襲制度。朱元璋為了確保子孫后代一輩子衣食無憂,給子孫的優渥待遇遠非常人所能想象。
第一,皇族后裔的衣食住行等一切開支,都由朝廷負擔。這就是說,一個皇族后裔一輩子啥也不用干,就在家生孩子。每個孩子生出來就封侯,這孩子一生的一切用度全由國家負擔。那還不可了勁兒地生!一生十,十生百,到了明朝末年,朱家的子孫在全國以幾十萬計。這些人誰養著?還不是窮苦百姓的民脂民膏。
第二,皇族后裔不用交稅。老百姓沒有土地可種,反而承擔了朝廷的賦稅。第三,皇族后裔觸犯法律后不能判處死刑。所以,老朱家的后人犯罪,侵占民地,聚斂錢財。這一切,政府完全無法約束。
李自成革命的首要對象就是這幫皇子皇孫。據說,李自成在山西接收了皇室后裔萬余戶,獲得了無數的土地和財富。他的舉動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也為日后攻入北京奠定了民心基礎。
說到這里大家應該明白了。一個王朝的興亡根本不是哪個人能決定的,經濟、政治、軍事、外交等諸多方面都是興亡的主導因素。
沒有李自成也會有王自成,張自成,這些歷史人物的出現皆因時代的風起云涌所致。某個小概率事件的發生往往只是誘因,而經濟崩潰、政治腐朽才是王朝興替的根本原因。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