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打折促銷,顧客排成長隊;商場門前免費發送小禮品,人們趨之若鶩去領取;有浴場剛開業,免費酬賓,洗澡的人蜂擁而至;菜場里,買主為了多拿一個西紅柿,同攤主爭個不可開交……許多人從這些瑣碎小事中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中國人愛占小便宜。
確實,在很多人的觀念里,有便宜不占白不占,你不占別人占了就是吃虧。對于中國人的這種心理,也有人不贊同,總是覺得不太光彩。但是,這個問題換個角度來看,就比較容易接受了。中國人骨子里有種勤儉持家、安守本分的小農意識。他們只是為了讓生活寬松一些,他們沒有貪心,不會去占大便宜。所以,我們無需對他們的這種行為大加指責。而且對中國人來說,很多時候,占小便宜也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在與人交往中,向對方討要一點兒便宜,為的是試探對方有沒有誠意。他們認為,如果對方連一點兒蠅頭小利都舍不得,對自己必定不是真心的,這種人也不值得交往。若對方能慷慨給予,他們就會傾心相交、竭力回報。
戰國時期孟嘗君手下有一門客叫馮諼。起初,孟嘗君看不起他,以三等門客的禮節對待他。過了一段時間,馮諼倚著柱子彈著自己的劍,唱道:“長鋏歸來乎!沒有魚吃。”左右的人把這事告訴了孟嘗君。孟嘗君說:“讓他吃魚,按照中等門客的生活待遇。”又過了一段時間,馮諼彈著他的劍,唱道:“長鋏歸來乎!外出沒有車子。”下人又把這件事告訴給孟嘗君。孟嘗君說:“給他車子,按照上等門客的生活待遇。”馮諼于是乘坐他的車,高舉著他的劍,去拜訪他的朋友,十分高興地說:“孟嘗君待我為上等門客。”此后不久,馮諼又彈著他的劍,唱道:“長鋏歸來乎!沒有能力養家。”此時,孟嘗君的手下都開始厭惡馮諼,認為他貪得無厭。而孟嘗君聽說此事后問他:“馮公有親人嗎?”馮諼說:“家中有老母親。”于是孟嘗君派人供給他母親吃用。從那之后,馮諼不再唱歌。后來,他為孟嘗君出謀劃策,辦了三件大事,鞏固了孟嘗君的地位。
馮諼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出自己的要求,就是想試探孟嘗君是否像人們傳說的那樣禮賢下士。在得到孟嘗君的“魚”、“車子”、“供給其母吃用”的小恩小惠后,馮諼覺得孟嘗君對他有誠意,于是盡心竭力為他鑿得三窟,保住了他的政治地位。
明了了中國人的這種特殊心理后,我們就不要對這種占便宜的心理深惡痛絕了。而且,正是因為人們的這種心理,我們在求人辦事的時候,才會多一個突破口。
有位客人,曾乘坐北方航空公司的飛機去長沙,他隨身攜帶了很多資料。飛機到達長沙的機場后,他拎著這些東西向機艙口走,剛到機艙門口處,飛機上的空姐微笑著遞給他兩塊小方布,并親切地說:“先生,請您用它裹著點繩子,以免勒到您的手。”這位先生內心深處涌起一股暖流,深為空姐細心而周到的服務所感動。從這以后,無論是同事們一起出差,還是與家人一同外出旅游,他總是會首先選擇北方航空公司。
中國人愛占小便宜,但是也不愿意欠人情。在得到你給的好處之后,為了兩不相欠,他會主動為你辦事。這樣一來,你求他辦事就變成了他還你人情,施小利而受大益,這也是好事一樁啊。
【感悟】
對中國人來說,很多時候,占小便宜也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在與人交往中,向對方討要一點兒便宜,為的是試探對方有沒有誠意。他們認為,如果對方連一點兒蠅頭小利都舍不得,對自己必定不是真心的,這種人也不值得交往。
讓別人占一點兒小便宜,舍去的是小利,種下的是人情。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