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社會很多人都存在“受害者心態(tài)”,即把不如意的事情歸結(jié)于他人,自己反而是這場事件的受害者。這是一種不健康的心態(tài),如果學生存在這種錯誤的歸因心態(tài),很容易導致他們努力的積極性降低,離成功越來越遠。因此教師要疏導學生的心理,引導他們?nèi)娴目创龁栴},為自己的失敗正確歸因。
教師要多關(guān)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教師不僅是學生通往知識殿堂的引路人,也是學生健康發(fā)展、健康成長的引導者。學校教育應該培養(yǎng)學生“先成人,再成材”,因此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需要教師額外進行關(guān)注。當一個學生心理有一些負面情緒無法排解的時候,勢必會影響這個學生與同學們的正常相處,不利于保持正常的同學關(guān)系。如果這種負面的心理狀況得不到疏導,那么長久以往,不僅會對學業(yè)造成影響,還會不利于學生的人格和價值觀的形成,這違背了我們教學的初衷。這就要求教師要密切關(guān)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情況,遇到學生有這種類似“受害者心態(tài)”的負面情緒的時候,教師可以采取單獨談話的方式,慢慢使學生敞開心扉,幫助學生樹立樂觀的態(tài)度和健康的心理。
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失敗進行正確歸因。如今存在“受害者心態(tài)”的人,都是對自己的失敗不能找出正確的原因,而為了逃避一些問題,把失敗的原因一味地推到別人身上。當學生存在這種錯誤的歸因模式的時候,他們并不會去分析自己失敗的真正原因,就自然地認為是由于他人的行為導致了自己的過錯。這樣長久以往,學生根本無法發(fā)現(xiàn)自己身上存在的真正問題,發(fā)現(xiàn)不了問題何談解決問題呢?這種歸因模式會使得學生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由于覺得自己的失敗都是取決于外界不良因素,學生甚至會出現(xiàn)消極頹廢,不思進取,產(chǎn)生一些額外的心理問題。教師要努力引導學生從多角度看問題,對于一次失敗,教師要引導他們看到不同方面的原因,尤其是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據(jù)此,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增強學生對自己失敗的掌控性,從而推動學生努力完善自己,從而回歸到樂觀奮斗的陽光心態(tài)上。
教師可以采取榜樣激勵的方式減輕學生的“受害者心態(tài)”。通過與學生分享一些有堅強毅力的榜樣的故事,通過榜樣的思維方式和做法來引導學生消除“受害者心態(tài)”,以堅強的意志投入奮斗。比如教師可以與學生分享海倫凱勒的故事。海倫凱勒在失聰失明之后,仍然堅持學習。教師可以著重強調(diào)當海倫凱勒學習時,一定會遇到難以想象的困難和一次次的失敗,比同學們現(xiàn)在學習失敗的次數(shù)只會多不會少。就是在這樣一次次失敗的重壓下,海倫凱勒并沒有把自己的失敗歸結(jié)于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她是覺得自己努力不夠,從而一步步地練習,一點點地進步,終于她成為了整個世界的榜樣。通過海倫面對困難時的歸因模式,引導學生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才能有助于自身的發(fā)展。
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也是學生健康成長的推動者。教師要密切關(guān)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引導學生學會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幫助學生克服消極的“受害者心態(tài)”,從而使學生樹立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使他們健康發(fā)展。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