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薦:幸運的人用童年來治愈一生,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父親和母親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之一,含辛茹苦養(yǎng)育孩子,讓孩子成人又成家,成家的孩子又成為新一代的父母,如此生生不息。但那些準備成為父母的人,思考一個問題:為人父母,到底應(yīng)不應(yīng)該考證?
我覺得答案顯而易見,應(yīng)該。在現(xiàn)在的社會,很多剛成年或未成年的男女,因為不夠成熟,因為年輕沖動,使女方懷了孩子,這些孩子要么流產(chǎn),要么生下來卻無人撫養(yǎng)。這些身為父母卻不負責的大有人在。孩子成了負擔和責任的代名詞,成了一些年輕男女不夠理智成熟的犧牲品。最近就有一個例子,一名醉酒男子劉某因為與女友在小孩撫養(yǎng)問題上發(fā)生爭執(zhí)而暴摔兩歲半的孩子,令人可悲的是孩子被送醫(yī)院后經(jīng)搶救無效死亡。
一個活生生的性命,轉(zhuǎn)瞬即逝,令人毛骨悚然,殺害孩子的竟然是孩子的親生父親。
我看到這篇報道,決定一定要寫一篇與此有關(guān)的文章,來發(fā)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俗話說虎毒不食子,但有些特殊的例子,恰恰與此相反。生而不養(yǎng),甚至扼殺一條新生命,于心何忍。在現(xiàn)實生活中,打罵孩子的父母不少,在我記憶里我曾經(jīng)看到一個小男孩,那個小男孩 總是光著膀子,背上全是傷,我聽家人說他是被他媽用鞭子抽的,不知道他留了多少淚,受了多少傷,被打時站在路邊一動不動。我再次遇見他時,他又在被打,只不過,這一次在他母親用鞭子打他時,他的眼里泛著淚花嘴角卻是微笑。我難忘于那個場景,現(xiàn)在想想更多的是難過。這樣的父母真的不用考證嗎?
還有各種各樣虐待兒童的父母,有些被公之于眾,但我覺得大部分還在黑暗處隱藏。有些父母因為工作上的壓力,生活的不順,把孩子當成出氣工具。我有個朋友,在她初中時,她父母感情不和,兩個人離婚了。她母親撫養(yǎng)她。但在這幾年里,她母親因為離婚的問題,生活的壓力,日日消沉,借酒消愁,喝完酒就打她。她反抗不了,每次都不敢回家,回去就意味著一頓毒打。有些痛苦無法聲張,只能獨自承擔。她能去告她母親家暴嗎?站在外人的角度上,可以。而對她來說,不可以。她就只有母親一個人了。后來母親和父親各自成家,她成了多余的那個。由于那段黑暗的經(jīng)歷,讓她的一顆心支離破碎,她每天失眠,做噩夢,夢里都是母親在打她,她只能承受,哭也不能發(fā)出聲音,聲音大些,又將是一頓更狠的毒打。這些年她對情感變得格外敏感,多疑。這樣的父母難道不用考證嗎?
這幾年,青少年自殺的新聞屢見不鮮,這么美好的生命就在那一瞬消散。孩子們正在承擔著生理和心理的壓力。在傳統(tǒng)觀念中,父母是一種偉大的存在,給予孩子無私的愛,而恰恰是這一種傳統(tǒng)的觀念成了掩蓋一些虎毒食子父母的遮蓋布。那些虎毒食子的父母理所應(yīng)當?shù)膽{著這種觀念虐待孩子。孩子受到了生理和心理的雙重傷害。
幸運的人用童年來治愈一生,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還有些父母,打著我都是為你好的名義自私的規(guī)劃孩子的一生,可人生有那么多不確定,哪能一下子按照原本的規(guī)劃進行。前幾年就有個上海的男孩,與母親在車里發(fā)生爭執(zhí),竟然突然下車從高速公路一躍而下,瞬間喪生。家人的不理解,不支持,被規(guī)劃的一眼可以望穿的未來,沒希望的明天,成了壓死大多數(shù)青年的最后一根稻草。我最怕聽到的一句話就是:“我都是為了你好。”打著為了你好的名義,理所應(yīng)當?shù)倪M行以愛之名的傷害。還有喪父式的教育,孩子生下來成長時父親不敢不顧,只是一頭扎進工作。不可否認父親的辛勤付出,但不可不聞不問,至少隔上一個月或一個星期給孩子打個電話。 偏極端化的教育,教育出來的孩子也是極端化的。
為人父母真的應(yīng)該考證,父母過于自私,過于付出都是不對的,法律也應(yīng)當完善,應(yīng)當多關(guān)注未成年的身心健康,加強在這一方面的完善,不要被固化的觀念影響,最親近的人
傷人反而更痛。沒結(jié)婚就生下孩子或拋棄孩子的男女也應(yīng)受到法律的制裁。
讓每個孩子健康成長,在有愛的環(huán)境里成長,就是對每個父母努力撫養(yǎng)孩子的最好結(jié)果。當父母,也得考證,而不是生而不養(yǎng),生而不管, 生而傷害。
所屬專題: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