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幸福程度,往往取決于多大程度可以擺脫對外界的依附。活在朋友圈里,你永遠得不到幸福。
有這樣一個笑話:一位中年男子開著車行駛在路上,旁邊坐著他的老婆。突然,旁邊駛過一輛同款的車,里面也坐著一對夫婦。
老婆看了一眼對面的車,說:“你看對面的男人比你帥多了。”
老公也瞟了一眼對面的車,回:“你沒看到,他老婆也比你漂亮多了啊。”
車里的空氣瞬間就變了。……
笑是笑過了,只是笑完之后,是否覺得自己也曾這樣過。
有一女生,本科就讀于西南一個偏僻地方的普通師范,研究生考上了南方某著名高校。畢業后在廣州一單位做文秘,屬于合同工,沒有編制,工資不超過六千。每天都洋溢著笑容,自我感覺甚是不錯,遇到稍微熟一點的人便情不自禁開始吐槽。
吐槽的對象不是自己,而是她的那些本科師范的同學:“我都不知道那些本科同學在老家考公務員,拿著兩三千的工資有什么出息······”
“我有個本科同學在西南老家當老師,好幾年了,工資才一千多,好可憐······”
“我們單位一個打飯的普工,工資都比他們高······”
一面說,一面擺出鄙視的眼神。
當然,她是決口不提她的研究生同學都混得怎么樣了。當然,她也絕不愿承認廣州的平均工資都快七千塊了。……
面對他人的境遇,人們很容易陷入兩種心理狀態:一是看到你混得那么差,我就放心了,一是看你混得那么好,我就揪心了。鼠目寸光,只看到眼前的那一丁點。
工資是不是比他高一丁點,房子是不是比他寬一點,衣服是不是比他貴一點,手機是不是比他好一點,車子是不是比他快一點……很多時候,你的痛苦都是自找的。
說到底把幸福建立在他人身上的人,對成長、對快樂、對幸福缺乏一種長遠的思索與考量,更缺乏一顆堅定而豐富的內心。
一旦人生境遇不佳,便惶惶乎如喪家之犬,艱難度日,訴不完的苦,吐不完的槽,傷不完的心,生不完的氣。
其實他們從來就不懂得為自己而活。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