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記住一座城,首先從味道開始。
我一直是這樣認為的。
來到一座城市,不論是以什么樣的理由。
大部分人都是會去找當?shù)靥厣〕?/p>
食物是拉近人與城最迅速的方式。陌生到親近。
然后,才會旅游的旅游,逛風景名勝。該干嘛的干嘛。
戀上一座城,似乎與吃食也分不開
甚至知道,接觸一座城,也是由小吃開始。
比如成都小吃,比如陜西涼皮,肉夾饃,比如云南過橋米線。。。
很多人不曾去過那座城,但是早就吃過那里的小吃。
味道帶我們認識世界。
有些時候,愛上一道美食,或許不是因為它的味道有多鮮美,
而是因為有種味道叫做家。
【二】
來到一座城,最最著名的小吃必不可少
去到哪里,都會有很多人熱心建議去哪去哪吃,即使素不相識。
也因為這樣,我們總是能從網(wǎng)上淘到一些當?shù)乇容^有名氣的小店
去了之后,有多少真的是名副其實,又有多少是失望而返
有些吃的,吃一次是為難忘,吃兩次,就有落差,第三次,就倍感失望。
所謂事不過三,大抵是這樣。
味道,分量,名氣。。。都不會是初見是的樣子。
比如紅紅酸菜炒米,高小潔力薦的一家店。
第一次去吃,可能太餓了,沒仔細嘗就吃完了。
可是還是記住了那里的酸梅湯很好喝。
今天再次去,就很不解,為什么獨獨是它這么有名呢?因為味道么?
和其他炒米相比,沒什么太大區(qū)別呀。而且酸梅湯也不是原來的樣子了。
那到底是誰在變呢?店似乎一成名,質(zhì)量品質(zhì)都會下降,唯獨價錢漲。
不禁會思考了,那些所謂名氣大的店真的是如宣傳中所說的好吃?
還是他的一種宣傳策略?還是說至少曾經(jīng)是名副其實的。
名氣大了,價錢漲是理所當然,質(zhì)量下降似乎也是種定律。
人總是很矛盾,至少對于我來說是這個樣子。
人少的店,總覺得可能與味道有關(guān)。人多的店,與時間和價錢有關(guān)。
喜歡一家店,若是不太出名,則隱隱遺憾,給周圍的人推薦。
可是喜歡的店太火了,味道也會喪失掉。又不愿意它火的過頭。
老板的心思總是與消費者相反。
比如文宇奶酪和小菊兒胡同里那家不知名的黃金雙皮奶店。
文宇奶酪不過如此,可是大多數(shù)人聽過它,周圍很多人推薦它,
于是,在心里會形成一種它很好吃潛意識。
可真正是這樣么,未必,不見得、
曾經(jīng)一口氣吃了四家雙皮奶,文宇,三元梅園,田記還有小菊兒胡同那家。
真的是黃金雙皮奶好吃。奶味濃,口感好。
我希望我周圍的都去嘗嘗,見到別人喜歡,我也心喜。
只是難免有些顧慮,我喜愛的店,會不會也逃不過那樣幾乎近似于客觀規(guī)律的定律?!
那該叫人多失望。。。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