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這個問題看起來真讓人沮喪。但我的答案是:
很可能你毫無辦法,并且要學會接受這個事實。
因為人生從來就不平等。
有的人出生就含著金湯匙,有的人生來就長著一副好臉蛋,有的人天生就是智商比別人高。條條大路通羅馬,可有的人就出生在羅馬,我們大部分人奮力追逐的那個終點很可能只是別人的起點。可這是不是就意味著,你的人生就因此毫無信心,覺得前途一片灰暗了?
如果你真這么想,那你未免太小瞧自己了。
我小學的時候以全校第一的成績考入當地一所不錯的初中,那時候我以為自己很努力了,但是到了后來才發現周圍的人都是各個小學拔尖的人才,我在里面只能算中等水平。
但是我好勝啊,周圍人都比我聰明,那我就比他們更用功唄。別人每周做兩張試卷,我做五張;別人周末去郊游,我就去上補習班;別人每天晚上10點睡覺,我背單詞一定要背到11點再上床。
有用嗎?當然有用。沒過多久我就考了全班第一,并且這個戰績連續保持了兩年。按理說我已經擁有足夠自信,走路都帶風了吧?可是并沒有。
因為我胖啊。
我初中的時候170斤,還有兔牙,我姐說我小時候長得像臺灣那個主持人NONO(答應我你們不要去百度好嗎)。那時候我連單人照都不敢拍。
而學校年級里那些受歡迎的那些男生,沒人關心他們學習好不好,大家只關心他們帥不帥。
他們在籃球場上一個瀟灑的上籃頂你考10個全班第一,他們在運動會上一個奮力的沖刺瞬間贏得滿堂喝彩,甚至他們在操場上跟人干一架都有女生會覺得“哇塞道明寺哎”。在那個到處洋溢著青春荷爾蒙的年紀里,我發現做一個學習好的胖子還不如做一個長得帥的痞子。
沮喪嗎?當然了。我TMD都考全班第一了,都這么努力了,還比不上那些長得好看的人輕松上個籃。我再怎么努力,都不可能像那些家伙一樣受歡迎。
但是過了幾年之后,我再回頭看這段經歷,發現其實根本沒必要啊。那時候我羨慕長得帥的,籃球打得好的,會逗女孩子開心的人,畢業之后一樣過著普通人的生活。他們在學校里的叱咤風云大多數并沒有延續到畢業后,而當年像我一樣平凡的那些同學,他們過得也并不差。以前我很想去爭取的東西,很稀罕的東西,最后發現其實也就這么回事兒。因為它們并沒有讓我未來的人生更加精彩,并沒有讓我學到什么技能和教訓,也并沒有對我有太大的啟迪。它們頂多只能算年輕時候一些饒有趣味的經歷,作為茶余飯后的談資,出現在同學會上的觥籌交錯中,出現在我們追憶似水年華的青春故事里。
所以我想說的第一點是,你現在羨慕的一些東西,對你以后的人生影響很可能并不大。并且,它們并不能成為你開始否定自己的理由。
后來我大學畢業,在上海工作。因為我們學校是金融對口專業,一開始我也在一家金融機構實習。但我發現再怎么努力都趕不上周圍的同學。別人看一眼大盤就能輕松推算出過去的股票漲幅,可我到現在連市盈率是什么都搞不明白。別人打兩下計算器就能算出一個企業的年收益,我卻連資產負債表都要看半天。
我不是沒有努力過。我在網上買了好多書,看了好多案例教材,聽了好多名人演講,以為這樣就能融會貫通,學以致用。可事實是我越看越糊涂,越聽越迷茫,終于有一天我發現,我根本就不適合這個行業。我過去做的努力全是浪費時間。與其這樣傻乎乎地堅持,不如立馬調轉槍頭。于是我重新開始找工作,最后選擇了一個跟我大學四年所學的東西完全不搭邊但是看了介紹我就很有興趣的領域,并且越做越喜歡,一直到現在。
后來我同樣遇到過迷惑和挫折,但感覺和之前完全不同。在這個領域我會看到自己努力的價值,一張PPT的封面我都能研究出七八種做法,一個標題的字體我能選上3個小時。強烈的興趣激發我不斷去學習和成長。如果我還在金融領域工作,這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所以我想說的第二點是,有時候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選擇一件你喜歡并擅長的事情去堅持,而不是在你不擅長的領域去和別人比較。
這個時代有很多人憑借天生的優勢能夠輕易成功,但我們不能就此否定那些認真努力的人。起點不同,并不代表終點就一定落后。條條大路通羅馬,但你不一定非要去羅馬。你也可以去巴黎,去倫敦,去維也納。
而那些擁有先天優勢的人,我觀察下來倒是有很大概率會時不時偷個小懶,這也許就是你趕上他們的好時機。不然烏龜怎么可能跑贏兔子?更何況現在越來越多比你有錢,長得比你好看的人都比你更拼命,所以無論從什么角度來看,你都不應該輕易放棄。
最后放一段我很喜歡的廣告,來自日本。叫《人生不是馬拉松》,希望看完能給你打一點氣。
人生從來就不平等,但你依然得努力向前。
熱門專題: